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艺术公开课”,云上见
2020-03-05 09: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疫情汹汹而来,人们不能去博物馆,能不能把博物馆搬到千家万户?疫情期间,新华日报、南京博物院和交汇点APP联合推出8期“艺术公开课”,把策展人、南博艺术所副所长庞鸥请进手机,带领公众走进《仰之弥高》特展,走近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和李可染这八位大师站在20世纪中国画最高峰上的艺术群像。

庞鸥说:“这种形式让展览无门槛,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云参观’,另一方面由专家学者、策展人导览,解读展品的价值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可以弥补大多数观众知识储备的不足,比单纯看展会获得更多的艺术感悟。”

在这8期艺术公开课里可以收获什么?庞鸥认为,首先是如何欣赏名家名作,比如齐白石的美人图为什么从窈窕婀娜变得阔背粗腰?黄宾虹主张的“虚空粉碎”粉碎了什么又建构了什么?徐悲鸿的奔马是如何用中国笔墨表现西方图式?潘天寿为什么动辄画一两米长宽的大石头?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到底是独创还是吸收了西方美术的成果?林风眠的《劈山救母》如何承载他童年时母亲被卖为奴的悲惨记忆?傅抱石如何从日本美术和西方写生中熔铸自我?李可染又是如何把绍兴古城“挂起来”的?一幅幅作品就是一道道门,让我们得以进入艺术大师博大而又多彩的艺术世界。

而读懂了这8位大师,也就能从宏观的角度领略20世纪中国画狂飙突进的演化与剧变。在庞鸥的讲述中,齐白石的衰年变法熔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于一炉;黄宾虹的“五笔七墨”对中国笔墨作了理论总结;徐悲鸿引西方构图入中国笔墨,并成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潘天寿以霸悍之气、建筑师式的精准成为“中国传统画的最后一座堡垒”;张大千晚年创造“泼墨泼彩”,融西方“抽象”与中国“意境”于一体;林风眠以中国笔墨入西方绘画,创造戏曲立体主义;傅抱石借鉴日本绘画自成一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量写生形成可以表现新中国时代图景的绘画语言;李可染洋为中用,创造出“李家山水”的图画范式……展厅中8位大家的艺术作品,可以让我们领略到20世纪中国画演变的史诗交响。

一位追随8期“艺术公开课”的观众说,“这8期云上展览和讲解,让我发现了艺术之美,更了解到艺术之美背后宏阔的时代背景,是视觉和思想的双重收获。” 本报记者 王宏伟

标签:艺术;傅抱石;公开课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