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江苏美术家的“小康颂”
2020-10-29 10: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尹悟铭 《除夕我的一家》 (综合画种)

马 帅 《晚归》 (中国画)

陈三石 《直播中国》 (中国画)

繁忙的大桥工地、壮观的港口新貌,以及地铁高铁、中欧班列、山乡中的快递车,一幕幕或熟悉或陌生的场景,出现在艺术家的笔端,不禁让人感慨感动。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国之栋梁的肖像、白衣勇士的身影,还有建筑工人、赶海的渔民、欢歌的老年乐队……这些面貌一新又似曾相识的人物,更让我们感到亲切亲近。

10月26日,作为2020年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重要项目之一,“小康颂第三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览”在省现代美术馆开幕,这是江苏美术界献给全面小康的献礼之作、致敬之作,展示了江苏美术创作的雄厚实力。更难得的是,围绕着“小康颂”这一主题,江苏艺术家多姿多彩的艺术语言,让人印象深刻。艺术视野的开阔,艺术胸襟的开张,艺术手法的开合,是这场精彩的“小康颂”给人留下的深刻感受。

决胜全面小康的路上,有着许多“背后的故事”,江苏画家们别出心裁地选取了独特场景,展现了人们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江辉的中国画《建设者的黎明》,别具匠心地选择了一夜风雨暂停之后的凌晨,工地上密集的工程车整装待发,远处新建的楼房上建筑工人已开始紧张地忙碌,强烈的焦点透视把画面空间拉向深远,既表现出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大都市,同时也向建设我们幸福家园的劳动者致敬。吴鸣的作品《逆行者守卫》,刻画了交通警察认真严谨的工作场景,整幅画面以黑白灰为主调,更加突出警服外罩醒目而耀眼的荧光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反映农村的作品之中,小康主题更加流淌着热气腾腾的生活味。一对山村老夫妻,正在家门口用直播形式吆喝卖山货的场景,进入了陈三石的中国画作品《直播中国》,画家定格当下农村脱贫致富的时代剪影——不同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用直播为农产品打开销路,为奔小康插上了“云翅膀”。张腾的作品《颂小康》,则将画面聚焦一群拉二胡的老人,通过将这样一个动态瞬间的凝聚,来表现他们安享晚年的生活状态,从他们拉出的旋律中,我们也真切地听到了歌颂这个美好时代的音符。

城市的大街小巷洋溢着时代朝气,乡村的生活美景也如诗如画。小康主题的,素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经由艺术家的审美选择与呈现之后,显得气韵生动。高建胜的《春光里》,在美丽的白玉兰的掩映下,蓝天白云下的家园显得那么恬静;马帅的中国画《晚归》,描绘城里马路上一群匆匆的行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他们的所思所想;孙宽的《微风吹过山谷》描绘了青山绿水掩映下的村庄,它是如此安逸宁静;管为民的《月牙湾渔港的船歌》,聚焦休渔期的大海和宁静的港湾,一排排整齐的渔船、交叉挺立的桅杆,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栾剑的《运河古镇唱晚晴》,深棕色的古镇剪影和黄蓝色的运河船家透叠并置,千年遗存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给人以时空交错之感,恍若进入历史隧道。

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小康,也是精神生活的小康。在姜永安的作品《村头的夜晚》中,通过刻画乡村夜晚人们自娱自乐的卡拉ok,映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衣食温饱走向精神快乐的美好景象。尹悟铭的《除夕我的一家》表现除夕夜亲人们八方归来的团聚主题,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息,以小家见大家。王洋洋的《窗外的小康世界》运用插画的表现形式,让大家感受到窗外多彩的世界,人们在繁华的街道上穿梭,看众人齐心协力建立起来的小康社会,由内而外散发出喜悦之情。

“笔墨当随时代”,是江苏美术界的优良传统。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江苏美术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坚守,也有对新金陵画派的传承。在今年这样一个关键性历史时刻,画小康、颂小康,是江苏美术家们共同的心愿。他们在发现中赞美,在赞美中发现,从这些多彩的艺术呈现中,可以看到当代江苏美术家对当代艺术、现代观念的吸取和借鉴,他们悉心观察、大胆创新、用心描摹,让“小康颂”显得生气盎然、优美深远。

使命在召唤,梦想在延伸。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时代主题,是文艺界进行主题性创作的重大契机,这同样也是考验艺术创作实力的挑战。如何驾驭宏大主题,并且体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笔墨语言,通过这次“小康颂”展览,江苏美术家们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创新与突破。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表示,近年来江苏美术在主题创作上有显著突破。在今后的主题创作中,希望本次江苏美术奖成为再出发的新起点,大家共同努力、不断进步,把江苏美术主题性创作推向更高台阶,展现江苏美术主题性创作的实力和潜力。

标签:除夕我的一家;小康;江苏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