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从里下河洼地走向文学的星辰大海
2020-12-17 09: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里下河文学流派”,在百度百科已成为固定词条。12月10日—12日,第八届全国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在泰州举行。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表示,里下河文学流派的打造,不仅对流派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整个里下河地区的文化、文学发展,乃至江苏当代文学的发展,也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从“小说之乡”到里下河文学流派

“里下河文学流派”根植于里下河地区深厚的文化土壤,其概念的提出,缘起于之前的“兴化文学现象”:远有施耐庵、郑板桥这样的大家,近有毕飞宇等名家,让兴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小说之乡”。

“谈论里下河文学流派,必须弄清楚里下河区域的界定。里下河不是一条河,她是由四条水系构成的一个地域。里下河文学是里下河地域范围内的文学。”泰州市文联主席刘仁前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兴化作家群为代表的一大批生于里下河、长于里下河的作家,以“里下河式书写”相继登上文坛,其创作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认可,一个充分体现文学地理特点的文学流派逐渐形成。

“里下河文学创作成为一种著名的地域文学现象,绝非偶然,它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支撑。”评论家张琳说。宋代著名词人秦少游,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清代画家郑板桥、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汪曾祺《大淖记事》获得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里下河地区作家异军突起,创作呈井喷之势,引起海内外文学圈瞩目。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国平说,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两个流派,眼下,里下河文学流派作为一个充分体现文学地理特点的文学流派正在逐步形成。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说,近3年来,“里下河文学流派星书系”已推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里下河代表作家集6部,“里下河生态文学写作计划”推出里下河本土作家作品18部,这些成果让我们欣喜地看到“里下河文学流派”的繁荣态势。

“以前,我国文坛有过‘文学陕军’‘文学湘军’等诸多提法,但与里下河文学这样一个作家群落、文化现象相比,里下河文学则更为内在。”在当代批评家陈福民看来,同一方水土、同一种生活方式,让这里的作家们在写作上有着高度的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形成了里下河文学流派内部一致的纹理机制和组织架构。他们既有各自鲜明的创作个性,又有相通的文化根源和精神气质。

里下河文学思想火花激情碰撞

围绕“里下河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里下河诗歌的当代抒情方式”“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里下河文学的未来”三大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里下河文学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里下河文学流派集中展示了里下河平原地区的风土人情,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在汪曾祺看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风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大学教授张堂会表示,在寻找文化之根的层面上,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创作与寻根文学之间存着一定的关联。作为里下河文学流派的旗手,汪曾祺本身就与寻根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青年评论家傅逸尘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城乡的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乡村文学与城市文学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从城乡二元对立到融合同构,里下河地区的文学写作的时代背景正在发生新变化,城乡同构的书写范式成为可能。由乡村单一视角向城乡双重视角的转化,城乡书写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以城市的视角回望乡村,以乡村的视角审视城市,不再是单一的视角,而是一种互见的视域。

中山大学教授刘根勤说,新时代的里下河文学,也存在需要正视与超越的问题。里下河文学的优点,是在相当程度上再现了里下河的自然与人文之美,但关注点主要是农村、市井、都市职场生活,对企业尤其是工业题材关注较少,对乡村与城市共同体建设着力很少。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去突破与超越。

从里下河出发重构中国文学版图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开始,研讨会由泰州、盐城、扬州、淮安、南通五市作协共同协办。

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里下河文学应该是一个开放性概念,如果太执着于把它固定在一个区域板块内,就没有意义了。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说,从第一届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至今,自己最大的感受是研讨会的层次越来越高,队伍越来越壮大,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广泛、深入。里下河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上的重要板块。同时,里下河文学作为成长中的文学流派,注重推陈出新,不断培养新人,佳作频出,创作发展极具生命力。张琳认为,这些不断涌现的为里下河文学创作助力的举措,必将吸引里下河地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加入文学创作的阵营,里下河文学的未来值得期待。

“里下河文学的创作既要跳出里下河,还要回到里下河。”浙江传媒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主任叶炜认为,有句话说得好,“每一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无数作家的创作证明:一个作家,只有将自己的写作深深扎根于故乡,他才能走向世界。对于里下河作家来说,里下河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根据地,只有从这个根据地出发,你才能找到写作的正确方向。他说,我们的取材在里下河,但我们的眼睛要瞄向他乡,瞄向远方,我们写作观念要有开放性。写作者必须回到故乡,回到自己的扎根处,重新出发,才能让世界的情感在自己邮票大小的“根据地”落地开花。

记者了解到,“里下河文学流派”打造工作已写入泰州市委、市政府“十三五”规划和打造江苏中部支点城市行动计划。里下河文学高地建设《泰州宣言》呼吁重视本土青年作家的培养,支持和鼓励作家打造经典作品,与其他地区一起,共同把里下河文学建设成为中国文学的高地。

本报记者 卢佳乐 赵晓勇

标签:里下河;文学流派;文学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