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方文化史》是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出版成果《江苏文库研究编》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个设区市各设一卷。从2019年起,《江苏地方文化史》已陆续出版淮安、常州、镇江、苏州等卷。
翻开这一本本厚重的江苏地方文化史,在回溯江苏璀璨悠长文脉的同时,读者也能感受江苏大地上澎湃激荡的革命风云,触摸红色基因这一江苏地方文化的亮丽底色。
□ 本报记者 于 锋
“‘勇往直前、报国为民’是镇江地方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潘法强主编)中,镇江的学者们用大量笔墨,展现近代以来镇江人民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存亡,为了免遭外敌蹂躏,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
“镇江卷”以镇江的抗战遗址、革命遗迹为线索,记录了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镇江解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
矗立在镇江西部的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讲述着新四军打响“江南第一仗”的英勇无畏。1938年6月17日,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率部在镇江西部的韦岗设伏,伏击日军,取得韦岗战斗的辉煌胜利;位于句容茅山的新四军纪念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史料文献,再现了陈毅、粟裕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丰功伟绩;扬中的雷公岛,是“紫石英事件”的发生地。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英国海军“紫石英”号护卫舰不顾解放军要求其撤离长江的警告,闯入我军防区,炮击我军阵地。解放军不畏强敌,奋起还击,我军炮兵将“紫石英”号打成重伤,使其搁浅于长江三江营水域的扬中雷公岛。“炮打紫石英”事件标志着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实行了百年的“炮舰政策”彻底破产。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即将建立的新中国表现出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
在《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中,编者设专门章节介绍烽火硝烟中诞生的镇江“抗战文学”。堪称镇江版“拉贝日记”的张怿伯《镇江沦陷记》,用一手资料揭露和控诉日军在镇江犯下的56桩暴行,号召同胞起来投身抗战,“没有了国,就没有了一切……卫国就是保家,救国就是救自己,切弗作壁上观”;陈毅和粟裕在镇江抗战文学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韦岗战斗胜利后,陈毅司令员闻讯口占七绝《韦岗初战》:“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粟裕将军也赋诗《韦岗初胜》:“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充满着革命豪情的诗句,至今激荡着人们的心。
《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顾建国主编)一书则以大量篇幅介绍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在淮安的传播以及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淮安的发展。
抗战烽火中,淮安新安学校校长汪达之先后组织了“新安旅行团”奔赴全国,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足迹遍及22个省市和地区,行程达到五万里。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移驻盱眙黄花塘。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华中军区在淮安成立。同年11月,苏皖边区政府在淮安成立……抗战后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淮安地区的革命活动,大大加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群众基础,根植了“革命文化”基因,淮安文化焕然一新,在教育、文学、电影、舞台演出、新闻出版等各个方面展现出新气象。
以文学创作为例,抗战时期,淮安地区的诗歌、小说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诗歌,创作异常活跃、形式多样,有墙头诗、传单诗、新民歌等形式。墙头诗大多出自工农兵之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以抗战为题材的战争叙事诗、抒情诗,著名的有寒松的《骑驴大娘》、路丁的《抗日游击队》、谢铁骊的《新四军真能干》、白夜的《乔迁》等。解放战争时期,淮安地区出现了一批反映自卫战争、歌颂劳动人民的叙事诗,如白夜的《咱们还有账》、陈登科的《老虎不要再凶》等。抗战时期,淮安的小说创作也蓬勃兴起,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小说在《生活》《淮海报》《淮海文艺》等报刊上发表,如涟水人陈登科创作的《杜大嫂》等。解放战争时期,袁鹰创作了《年轻的时候》等小说。
近代以来,江南名城常州文化名人辈出,为常州文化史书写了一页页闪亮的篇章。《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葛金华主编)聚焦了“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李公朴、史良等杰出的常州籍人士,在“常州文化大事记”中列举了他们的革命实践:1920年,瞿秋白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其间翻译了多篇俄国文学作品及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1922年2月,瞿秋白经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9日,常州各界联合会数千人汇集常州第一公园,举行“五九”国耻纪念大会;1923年6月,瞿秋白开始主编《新青年》季刊,在第一期发表他配合曲谱新译的《国际歌》歌词……
《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认为,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用自己的智慧、行动与生命致力于红色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缔造提供了直接的助力,为红色革命的发展点亮和传递了火炬,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和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永载常州文化史册。
红色文化,是江苏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基因,是江苏地方文化的亮丽底色。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贺云翱教授认为,近代以来,江苏涌现了周恩来、瞿秋白、张闻天、恽代英、张太雷、秦邦宪等优秀儿女,数以万计的革命烈士为了反抗侵略、人民解放和国家新生而在江苏大地上奋斗和牺牲,以鲜血铸造了“周恩来精神”“铁军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宝贵文化财富,成为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