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英烈忠于信仰的群像矗立在舞台上,开国总理鞠躬尽瘁的身姿出现在舞台上,华中鲁艺的年轻人把铁军精神挥洒在舞台上,送子参军又踏上淮海战役支前路的母亲形象定格在舞台上,还有“谋永远幸福”的张太雷、为国护宝的潘达于、守岛英雄王继才夫妇、白衣为甲的战“疫”勇士……那些不容忘却的人们,从历史和现实中次第走上舞台。
从5月20日起,我省正式启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共有50部大型剧目、20个小型节目陆续在全省各地上演,声腔咏唱红色初心,弦歌奏响复兴乐章,舞姿展现时代巨变,一方舞台绽放江苏大地百年风华。
艺抒初心,描绘红色精神图谱
“我们离开是暂时的,是想要谋将来永远幸福。”“常州三杰”之一张太雷家书的原话,成为锡剧《烛光在前》戳中观众泪点的台词。《烛光在前》是本次展演的开场剧,将于20日在南京上演。
该剧以张太雷妻子陆静华的视角,以人文情怀表现她和三位子女的数度离别,歌颂了无数革命家庭深明大义和前赴后继。此前,该剧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于5月7日和8日在北京上演,我省同时入选的还有话剧《雨花台》、歌剧《周恩来》、昆剧《眷江城》。
“包括这四部舞台精品在内的‘50+20’展演,聚焦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进新时代等重大主题,用艺术的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说,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江苏百年征程的历史画卷、江苏人斑斓绚烂的精神图谱。”
孕育于江苏的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江苏符号”,也化作舞台上的精品力作。
歌剧《周恩来》汲取了周总理生命中几个重要段落,巧妙剪裁、叠加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卫星上天、万隆会议、中美建交等历史事件,塑造了高山仰止的总理形象。导演邢时苗说:“舞台上的总理既有共产党员的豪气,也有人民公仆的温情,更有中华儿女的人文情怀。”
话剧《雨花台》不久前在国家大剧院完成第150场演出,恽代英、施滉、许包野、顾衡、郭纲琳、石璞、袁咨桐……他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慷慨赴死,以生命为伟大的事业奠基,台上呐喊融入烈火,台下掌声伴着泪光。
音乐剧《华中鲁艺记》以丘东平、许晴、王海纹、方清萍等鲁艺师生的真人真事为原型,讲述了爱国青年以身许国,用青春铸就铁军精神,以热血谱写理想信仰之歌。
梆子戏《母亲》以淮海战役为背景,通过一位母亲“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的情怀,揭示了“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这一深邃内涵。
据统计,展演作品中革命题材作品达35部,占总数的一半,它们带领观众回首革命峥嵘岁月,感受胜败所凭、民心所向,以直击人心的艺术力量生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人间正道。
精品力作,讲述精彩江苏故事
大型现代苏剧《太湖人家》本月初在苏州首演,该剧讲述了太湖边一户普通人家掩护新四军母子的故事,再现了烽火岁月中的军民鱼水情。
此次展演,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创排的《国鼎魂》与《太湖人家》双双入选,前者讲述了苏州潘氏一族守护并捐赠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该剧于2019年获得文华大奖。这两部剧的主演王芳说:“苏剧是面临生存危机的剧种,这两部现代剧努力尝试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出人出戏,带来了存亡继绝的希望。”
此次“50+20”展演有着浓厚的“江苏特质”,大量作品以江苏的剧种演绎江苏人、讲述江苏故事。这些作品大多是近三年内新创作的,展示出江苏舞台艺术繁荣的创作盛况、蓬勃的创作活力和强大的创作实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江苏底蕴深厚,名家大师、英雄模范层出不穷,他们的故事为舞台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资源。舞剧《朱自清》以这位扬州人的人生为原型,再现他的文人风骨和民族气节,作品获得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话剧《丁香丁香》把苏州籍雨花英烈丁香的故事搬上舞台,再现了丁香、乐于泓和时钟曼之间半个多世纪的精神追随和信仰传递。话剧《锦江传奇董竹君》再现了海门籍女性、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青楼卖唱、东渡扶桑、孤身养子、开办实业、策反杨虎、营救张澜,又倾其所有支持新中国建设的传奇人生。
江苏丰富多样的戏曲门类也使舞台艺术创作精彩纷呈,在全国叫响了“苏作”品牌。昆曲《梅兰芳当年梅郎》通过梅兰芳晚年回乡省亲和青年学艺登台的双线叙事,展现了京剧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就在几天前该剧获第24届曹禺剧本奖。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亦庄亦谐地叙述了陈奂生和家人在不同时期的吃饭问题,从小人物的命运折射中国农民生活的惊天巨变,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锡剧《董存瑞》把一位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塑造得有血有肉,在年轻观众中引发了“做自己的英雄”的讨论。展演特邀剧目扬剧《阿莲渡江》则以渡江战役为背景,通过解放军战士江华和江边女阿莲的渡江故事,再现地覆天翻的解放时刻。
此次展演中,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共有《烛光在前》《梅兰芳当年梅郎》等6部历史剧和现代戏入选,剧种包括昆剧、锡剧、京剧、淮海戏等。她说:“一方面,江苏有丰厚的历史文脉、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另一方面江苏有30个地方剧种、108家专业院团,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剧目和风格,创作者在江苏这片土地上大有可为。”
心怀人民,演绎绚烂时代篇章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根本之道;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是当代文艺创作的使命担当。此次展演中,大量作品聚焦当下社会,直面时代命题,回应人民关切,谱写了江苏舞台艺术的新篇章。
王继才、王仕花夫妻坚守孤岛30多年,“开山岛精神”成为新时代江苏精神的一根梁柱。盘点“50+20”剧目,开山岛主题的就有3部,话剧《守岛英雄》、锡剧《云水谣》、淮海戏《孤岛夫妻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着同样的信念: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守国;一朝上岛,一生为国;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三部剧都把开山岛每天升国旗作为剧情的高潮,这面旗不仅飘扬在舞台上,也招展在观众的心里。
“抗疫”是2020年的关键词之一。面对危机,举国同心、生死与共的“战疫”行动仍历历在目,伟大的抗疫精神是艺术精品创作的源泉。此次展演,抗疫题材共有昆剧《眷江城》、话剧《鸽子》、话剧《因为有你》和淮剧《谷家大事》等多部作品,它们既把目光投向邱海波这样的白衣战士、抗疫先锋,也艺术再现了建湖农民徐正青父子向封城的武汉捐赠大米的真实故事,还生动描摹了敲锣女孩、快餐店长、快递小哥、新闻记者、农民工等普通人。省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表示,每一代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人民和时代画像,以艺术方式记录抗疫事迹,正是抗疫题材剧的初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些时代话题一一呈现在舞台上,来自生活、接着地气,甚至是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为戏曲振兴带来了时代新风。仅以淮剧为例,省淮剧团创作了心灵姊妹篇《小镇》《小城》。扎根乡村、基层的县级院团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涟水县淮剧团带来了《村里来了花喜鹊》《留守村长留守鹅》,近年的“乡村三部曲”演一部火一部,创造了戏剧“涟水现象”;
阜宁县淮剧团的《十品半村官》围绕一张私人消费发票能不能报销,展开一波又一波喜剧冲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
滨海县淮剧团的《首乌花开》讲述了乡村干部推广何首乌种植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曾参加全国现实主义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化好戏妆,换上戏装,灯光即将亮起,大幕即将拉开。这些剧目将以低价甚至免票的形式普惠百姓,线下展演与线上演播并举广为传播,剧场中上演的是艺术盛宴,舞台上漫卷的将是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壮美画卷。
□ 本报记者 王宏伟
通讯员 于倩 靳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