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韵飞扬,青春正好。12月1日,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在江苏大剧院拉开帷幕,来自江苏多个高校创排的22台剧目将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集中“绽放”,为戏剧爱好者呈上一场青春洋溢的文艺盛宴。
以青春的方式传承经典
“百岁人哪顾得征鞍万里,冷夜西风白发凝霜,杨家将誓保三关。”舞台上行当齐全的演员们字正腔圆、神态庄重,俨然一副老戏骨的模样。可脱下戏服,这些演员其实是来自江苏各高校的一群大学生。
12月1日,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的戏曲单元中,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了4部戏曲演出。不仅有京剧《杨门女将》等致敬经典的戏曲桥段,也有《越韵古诗:梅兰竹菊》等新编戏曲节目。虽是非专业学生戏剧团的演出,但一招一式,精彩程度丝毫不“减分”。
南航金融学专业大二学生裴璐在《穆桂英挂帅捧印》选段中,一人演出4分钟,顶住压力,成功在戏曲单元唯一一个单人节目中,将这位巾帼英雄的英姿生动展现在舞台上。00后裴璐从8岁开始接触京剧,已有十余年戏龄,在反复排演《穆桂英挂帅》过程中,穆桂英的形象已深入裴璐心中,“原来我只能体会到她要上战场、为国挂帅的激动,而随着不断练习,‘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等唱词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穆桂英在国家与小家之间选择的纠结与痛苦。”
“现在,京剧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中。”说起京剧传承,裴璐眼睛里闪闪发光,“京剧是国粹,正是在代代传承中铸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不想以后的年轻人只能通过博物馆里的影像了解戏曲,希望我也能为传承传统文化尽一分力。”
除《穆桂英挂帅捧印》外,来自南航大学生艺术团的戏曲《越韵古诗:梅兰竹菊》同样入围。艺术团指导老师路漫漫介绍说,作为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南航聘请了京剧名家范以程、昆曲名家石小梅、越剧名家竺小招、锡剧名家倪同芳等一批优秀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通过戏曲名家进校园、进课堂,让喜爱艺术的学生近距离学习和感受艺术,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他们走进剧场。”
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梨杏飘香京剧社在本次展演中,演出了《杨门女将巡营探谷》经典选段。在20分钟里,有近20位同学上台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部作品,是我们梨杏飘香京剧社花了两年时间打磨出的版本。”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专业大四学生、《杨门女将巡营探谷》监制朱俊鸣介绍说,“演员从入社开始就经受了高强度、近乎专业程度的训练,《杨门女将巡营探谷》唱腔繁复,身法动作大,这次登台的都是多年沉淀下来的骨干演员。”
“这些社团的培养模式以学长学姐日常训练传帮带为主,专业老师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上课为辅,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揣摩不断进步。”朱俊鸣表示,正是在每一届学员的传帮带中,同学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杨门女将》中各个角色的情感,更深层次体会到爱国女将身上的家国情。
原创作品凸显校园戏剧魅力
今年大学生戏剧展演,原创作品是最大亮点。从身边小事到社会大事,从校园生活到人生百态,青年学子以无限的热情,用自编自导的短剧和话剧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
“我要做新一代的守粮人!”南京财经大学桐馨剧社的短剧《如约而至》,讲述了三名大学生到农村考察“打囤”民俗时发生的系列故事,呼吁珍惜节约粮食;南通职业大学匠心剧社带来的原创短剧《原地飞行》,取材于该校老师“全国自强模范”葛维军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他因罹患小儿麻痹症致右腿残疾,用拐杖书写精彩人生,最终成为“江苏省教学名师”的事迹;南京大学原创话剧《故乡》,讲述了大学生李新和李菲菲回到江苏农村,目睹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生的巨变。
话剧表演是现场性的,一旦错误便没有修正余地,因此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精心设计,演员的站位、表情都需要反复多次排练。这对没有表演经验的大学生们来说,背后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南通职业大学《原地飞行》指导老师卢情恩介绍说,“《原地飞行》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都是非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家利用休息时间聚在一起、加班加点,有些学生毕业了还回校参与排练与演出,有些学生在外实习,下了班第一时间赶回来,大家都是憋着一股劲,希望将葛老师的精神‘立’在舞台上。”
排练时一次又一次的跪地动作,让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四学生徐朝阳膝盖有了淤青,可他仍然和同学们反复练习,认真探讨每一个动作及表情所蕴含的深意,力图使表演达到最佳效果。“我们排演的《党旗飘扬》,群戏比较多,这要求我们演员之间需要形成良好的默契,每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都已经重复练习了上百遍,每次排练结束,真的全身酸痛。”
“话剧表演让我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我很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觉。”南京财经大学桐馨剧社成员、金融数学专业大三学生蔡鸣在《如约而至》中饰演了一个开始不懂得珍惜粮食,来到农村后慢慢改变习惯的城市孩子方宇。“我们这部剧彰显了南财食品工程专业的‘粮食特色’,旨在呼吁大家爱惜粮食,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次启迪和教育。”
“话剧可以传递能量,引发思考,让大学生们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紫金文化艺术节让大学剧社的戏有机会走出校园,进入到了更高层更广阔的舞台,面对更加多元化的观众,这从另一个方面推广和传播了戏剧文化,促进了校园戏剧艺术的良性发展。”南京大学影视艺术系老师张静说。
用艺术打造一场沉浸式思政课
从剧本创作到排练,再到走上舞台,大学生戏剧展演,充分展现了大学生蓬勃的创造力与青春风采。而舞台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不仅让青年学子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更给他们带来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抗疫题材成为了此次戏剧展演的创作热点。南京医科大学方寸话剧团的《生命树》和《夜空中最亮的星》,均取材于南医大校友们的真实事迹,两部短剧皆入围今年大学生戏剧展演。《生命树》讲述了江苏医疗队援疆,救助新疆先心病儿童康复的故事。《夜空中最亮的星》则是讲述了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江苏医疗队驰援湖北的故事。
《夜空中最亮的星》最后一幕,全体演员身穿白大褂,在台上静静地听着主角江主任讲话,每次排演至此,南京医科大学方寸话剧团副团长、预防医学专业大二学生陈思雨都会被深深感动,“那一瞬间,我感觉我好像真的成为了一名无所畏惧、甘于奉献的医生。这次表演,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戏剧团创排的《英雄的淬炼》,讲述了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兵,由于亲眼见证过日军细菌战的暴行,对口罩产生了阴影,在疫情期间坚决不戴口罩。最终在子女的劝说下,看到孙子冲到抗疫一线当志愿者,才幡然醒悟,坚决配合疫情防控。 “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抗疫的阶段性成效,是源于我们骨子里有不服输的精神,源于背后百年的精神伟力。” 戏剧团成员、该校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研一学生吴义凯深有感触地说。
“有党旗飘扬的地方,就能汇聚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南京农业大学师生策划编排的原创话剧《党旗飘扬》,跨越时空演绎了南农新农人在党旗引领下,扎根脱贫攻坚大地,带领村民走向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南京农业大学老师陈蕊告诉记者,演出中38名师生演员,来自学校16个学院和单位,在排练过程中,大家深刻体会“党旗所指,心之所向”的磅礴力量,“党旗的诞生与演变,既是一段史实,更是一首赞歌。我们期待通过这部话剧,让大家对这面引领我党伟大事业的重要旗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中深刻感悟旗帜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 姚依依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