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在《江苏文库》中寻找“二十四节气”
2022-03-04 14:54: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序曲短片,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精彩演绎,充分展示了这一中国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的独特魅力,也深深震撼了全世界。充满中华智慧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何时?一般认为,早在周代,中国人就已测定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而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则首次完整地记述了二十四节气,并将寒暑影响下的自然现象分为了七十二候。令江苏人值得骄傲的是,《淮南子》也是一部“江苏传世经典名著”,已被收入“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所推出的《江苏文库·精华编》中。

《淮南子》产生于西汉前期的汉武帝统治时期,是继《吕氏春秋》后又一部集先秦诸子之大成的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尤其是秦汉之际的社会文明具有突出价值。《淮南子》的作者是谁?校注《江苏文库·精华编·淮南子》的马庆洲博士认为,《淮南子》大部分内容是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之手,其余内容也经过刘安细致的加工和润色,足以反映其思想,展现其文采。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沛郡丰(位于今江苏徐州)人,思想家、文学家,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受封为淮南王。刘安的一生大起大落,最终因谋反事败而自尽。有论者认为,刘安之所以带领文人门客创作《淮南子》,就是为了谋反作舆论准备。对于这个流传颇广的说法,马庆洲在《江苏文库·精华编·淮南子》的前言中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秦汉之际,社会剧烈变革,秦代的坑灰未冷,诸子之说又重新活跃,知识阶层纷纷关注如何认识“天人关系”“古今之变”等重大时代课题,《淮南子》的诞生就与这一社会思潮有关。同时,西汉初年盛极一时的藩国文化也对《淮南子》的创作起到促进作用。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在淮南国形成了一个文化中心,为《淮南子》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环境。

《淮南子》在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就已经成书,全书二十一卷,广泛吸收各家思想,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无所不包,是对前代思想遗产的全面吸收和融合。

两千多年后,《淮南子》依然对中国人持续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都较早记载在《淮南子》中。而对“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表述,则是《淮南子》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突出贡献。

《淮南子·天文训》探讨了天文历法、候星测影、风雨气候、阴阳五行等,构建了一个由天象、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月,以及与之相配的农事、物候、干支、音律等构成的完整体系。“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是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这一大段文字,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雷惊蛰(即惊蛰)、春分、清明风至(即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降(即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首次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与今天通行的“二十四节气”已几乎一致。

有趣的是,和人们习惯的以“立春”为第一个节气不同,《淮南子·天文训》中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冬至”为首。北京大学陈连山教授认为,《淮南子》之所以如此排列,是因为汉代人相信天神太一居住在北极星,乘坐帝车(即北斗)巡游天空,北斗星的运行决定了当时人眼中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也说:“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同样认为冬至是节气之首。后来的人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并不是北斗星决定的,而是由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规律所决定,因此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更加科学而明智的。本报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邵佳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