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小西湖的“水”去哪儿了
2022-09-29 08:5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小西湖》剧照

记者 陈 洁

“我们这儿叫小西湖,历史上这儿也确实有一面漂亮的湖水。可后来这湖水到哪儿去了?怎么一点都没了?现在我明白了,这面湖水她在,就在我们老百姓的心里。” 9月27日、28日晚,原创话剧《小西湖》在江苏大剧院戏剧厅连演两天。作为2022年度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资助项目、2022年度南京市委宣传部重大扶持项目、2022南京文化艺术节特邀剧目,该剧带着浓浓烟火气,在舞台上呈现出小西湖街区“微更新”的故事,既真实又幽默,既生动又感人,赢得观众如潮掌声。

共享小院,亲历小西湖的“微更新”

破旧的民居、狭窄的巷道、晾晒的衣服……大幕拉开,舞台上老城南小西湖街区马草巷的模样立即唤醒了很多观众的记忆——“以前的小西湖就是这样的!破破烂烂。”

小西湖街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南京明清风貌特征保留较为完整的居住型街区之一。改造前,这里的房屋大部分年久失修、空间环境衰败。历经政府3年“小尺度、渐进式、逐院落”的“微更新”后,小西湖的近百个院落被改造成原住民与新业态共生共荣的街区。昔日拥挤破旧的老街巷,成了充满烟火气的网红打卡地。

如何把小西湖“微更新”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南京市话剧团创排了这部话剧,为了挖掘更多的内涵,主创团队多次进行实地走访。该剧导演傅勇凡认为,最关键的是真实。“我们要表现的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得让观众感受到这就是真实发生的,而不只是在舞台上演戏。”傅勇凡说,这关系到剧中人物的可信度,关系到观众对《小西湖》的喜爱度。

实地采风中的很多故事和细节,最终都真实呈现在舞台上。比如剧中出现的“共享院”,就是小西湖的网红打卡点。在商讨更新方案的时候,住在这里的居民朱家胜提出,要把院中的一棵百年石榴树保留下来。设计团队由此建议,将这里打造成“共享小院”,院子围墙改造成镂空、开放式,让行人能够看到院内的景观,甚至可以进到院子里来,赏花喝茶。类似这样的一个个巧妙情节,让观众仿佛亲历了小西湖“微更新”的整个过程。

烟火缭绕,真情实感的流露最动人

小西湖是个充满烟火气的街区,这里有市井百态、人情画卷。时不时冒出的几句南京方言,让话剧《小西湖》的这股烟火气更具有了地域特色。

观众看到,面对小西湖改造工程,小西湖街区更新项目总指挥于建东事事亲力亲为,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推进工作;“隔墙冤家”徐、朱两家,随着工程的推进,房子打通了,人也沟通了;设计师韩教授、社区主任李霞把项目看作对小西湖百姓深情的陪伴;房东秦嫂从一开始百般阻挠到最后积极参与第二期更新改造……通过南京市话剧团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带着浓浓烟火气,走进观众心间。

已经退休的演员于东江,这次重返舞台,他在剧中饰演朱家胜。“我在南京生活了五六十年,小西湖改造前的环境我太熟悉了。”他说,这次的演绎,就是把生活搬上舞台,进行艺术再现。

“我们全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南京市话剧团副团长杨彦在剧中饰演于建东,他在深入采风、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感悟。几年前,他去小西湖的时候,那边还是一片破旧的住宅,如今,他和朋友见面常约在小西湖的咖啡馆。“小西湖的居民特别愿意跟我们讲过往的故事,他们很快乐地享受着改造好之后的便利生活。比如有人以前上个厕所要去挺远的地方,甚至得骑自行车去,现在完全变了。他们在讲述的时候,脸上都露出真切又幸福的笑容。”他说,这部剧离生活很近,充满了烟火气。“因为听了和看了很多跟小西湖改造有关的故事,我特别强烈地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南京的小西湖。”

特殊观众,老城更新背后的动人情怀

小西湖的改造聚焦了百姓最关心的城市建设和民生问题,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将老城保护和改善民生共融共促。话剧《小西湖》讲述的是小西湖的“微更新”,展现出的是南京老城更新背后的动人情怀。

观看话剧《小西湖》后,观众陈一鸣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剧中面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孰轻孰重的争论。于建东掷地有声地说:“我是一个集团老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每个党员的样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共产党的样子。我们必须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28日的演出现场还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是小西湖街区的居民。

今年74岁的南京市民许庆,自出生后就没有离开过小西湖片区马道街39号,“这里住了我们老许家七代人啊!”小西湖片区启动更新时,他成了与政府共同出资、将老屋子变成带院子的二层新房的第一人。“我和老太婆第一次来江苏大剧院,还是看自己的故事,特别激动。”

像许庆一样,小西湖片区的很多居民都收到了演出“邀请函”。他们或带着家人,或和邻居结伴而行,兴冲冲赶来剧场。舞台上是他们熟悉的街巷、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人物,他们看着、乐着,时而开心大笑,时而眼里冒出泪光。“堆草巷”共享院的秦阿姨说,想不到小西湖的人会被演成戏,想不到“微更新”后的生活这么美!

南京文化名人、南京电视台“老吴韶韶”主持人吴晓平,也曾居住在小西湖片区,逼仄的老街巷,家家门前晒马桶,细竹竿儿挑着内衣裤跨街而晾的景象至今印刻在他的记忆里。而改造后的小西湖让他发出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慨:迎街的老房修葺一新,街口一座茶舍还很现代,入巷数步,转角就见一庭院,挑檐下两扇木门刻着对联:“花开黄月季,琴奏紫云回。”他说,这样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才是现实主义创作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小西湖,擦去灰尘就是一颗明珠啊……”剧中的台词,真正说到了小西湖居民的心坎里。

标签:西湖;剧照;小西湖
责编:罗鹏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