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当传统乐器遇上AI,不只是风口
2023-10-12 09:3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上海国际乐器展现场。

上海国际乐器展现场。

□ 本报记者 陈 洁

当乐器遇到AI,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10月11日—14日举行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数字化、智能化音乐产品的亮相再次成为焦点。

直面痛点,“AI练琴”带来全新体验

“不练琴,贝多芬也教不会你。”一句话,道出了刻苦练习对于学琴的重要性。但练琴是一个枯燥的过程,面对当下短视频、游戏的巨大“诱惑”,如何更好地陪孩子练琴,成了不少琴童家长最头疼的事。

人工智能正在直面这一痛点。

乐器展上,企业纷纷亮出自家的最新科技产品。其中乐合数据科技公司推出的“音卓尔”AI练琴机为古筝和钢琴爱好者带来了全新的练琴体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只要演奏者奏响琴弦,AI练琴机就能如实记录下练琴时间、时长及练习音频,形成属于演奏者个人的“练琴笔记”。即使是在钢琴和古筝同时响起的极端情况下,它也能“火眼金睛”排除干扰,通过“音卓尔”自主研发的定向拾音技术,仅收录指定乐器声音。

除了“倾听者”和“记录者”外,AI练琴机还是很好的“指导者”和“陪练者”。一曲弹罢,AI可以通过独家曲目识别系统,识别出6000首以上的乐器学习必弹曲目,为演奏评分并生成“学情报告”,留下诸如“右手音符的连奏与断奏符合作品要求,但16分音符要更富有颗粒性”这样的专业评价。

此外,练琴机还是一名乐器的“家庭AI医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延长乐器使用寿命,甚至为琴童家庭解决乐器音准校对的问题,免去了自己调不准或者请专业人员上门调音的繁琐。

“中国有超4000万孩子学习钢琴,占全球总数80%;而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古筝又是最受欢迎的民族乐器,有超过500万国人学习古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音卓尔”AI练琴机已经落地50多个城市,虽然暂时还只能在古筝、钢琴上使用,但后续他们会针对更多乐器种类进行研发。

攻坚克难,“音乐大脑”是怎样炼成的?

将小小的AI练琴机插入古筝,原本普通的乐器立刻变成了AI乐器。这是怎么做到的?乐合数据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产品负责人贾建伟告诉记者,芯片的植入,相当于为古筝赋予了一个“音乐大脑”,而开发乐音AI最大的难题是它们自带的审美属性。

在评价乐器弹奏时,我们常常会用到“低音区浑厚而不失明亮,高音区明亮而不失柔美”这样的表述。但对于AI来说,什么叫浑厚,什么叫明亮,都需要具体的定性。就好比中国人炒菜时的盐少许、糖少许要具体到盐几克、糖几克一样,文学性的修饰词语,也要转换为具体的数学公式,打通艺术和科技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壁垒。

“如果说欧洲音乐的哆、咪、嗦是直线叠加的话,那么中国的民乐就像我们的苏州园林,明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它却‘曲径通幽’,这种对于韵味的追求,也在无形中增加了AI的学习难度。”贾建伟说。

为了助力乐器产业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创新,乐合搭建了“专业音乐人+AI技术+声学算法顶级专家”的多元化团队,用了4年时间,让AI完成6000多首曲目的深度学习,包括演奏的速度、节奏、强弱、流畅性等,让AI越来越聪明。

一个乐音AI模型除了有工程师搭建框架、告诉它如何学习外,还需要有乐音训练师提供具体的实践案例,不断用数据“喂养”它进步。可以说,哪根琴弦发什么音,每个音符弹得对不对、准不准、好不好,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音乐人来完成标注工作。贾建伟透露,自己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曾经开过十几家琴行。一线的经历,让他不仅可以搜集到500万份样本数据,也让曾经一起作战的40多位琴行老师,加入乐音数据标注师的行列。

一场革命,用“一根针捅破天”

“我们要用一根针捅破天,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教育模式,助力传统文化的数字复兴。”在乐合数据科技创始人、CEO倪卫娟看来,对于音乐教育行业来说,AI转型不只是风口,更是一场革命。

倪卫娟是记者出身,曾走访过很多乐器制造类企业,深入到全国各地的民族乐器厂,调研它们的生存困境。她发现,很多厂家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传统生产模式上,一把琴卖出去之后,就和生产它的人“失联”了,诸如每个地区的温度、湿度对琴有什么影响,弹奏人数较多的曲目对琴的音质音色有什么要求等等,他们都不清楚,也就是说整个乐器制造业跟乐器教育行业完全是脱钩的。

“规模化、产业化的前提必须是要科学化、科技化。今天,凭借‘数据’,完全可以打通上下游,将他们重新联结在一起。”以练琴机为例,当AI介入之后,生产厂家可以同步获取使用数据。别小看这些数据,当它们“织”成“网”,就能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变革。“近年来我们的民族乐器在花色、纹路、油漆等工艺方面,有了很多改进。但是其中科技的、数字化的力量介入得还比较少。如果建立类似车联网的一种‘琴联网’,通过科技赋能,激活传统器乐的时代活力,可以打开创新消费的一扇窗。”倪卫娟说。

改变已经在发生。

据统计,2019年全国生产古筝约100万架,其中素有“中国秦筝产业之都”称号的扬州占到六成左右。“目前,我们已经率先和扬州合作,从乐器厂这个源头布局,以AI赋能传统乐器,从生产到销售,建立面向未来的产业链服务。此外,我们还为中小学搭建智能乐器教室,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与云计算管理,仅需演奏智能古筝便可实现‘一个学生、一张古筝、一份成绩报告单’,可以一键生成多维度的、客观的、可追踪的美育成绩报告。”倪卫娟说。

目前,全国现有约1.5亿中小学生,美育仍是“五育”中的薄弱环节,而2025年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也呼唤着音乐教育领域的革新。“我们在传统音乐领域底蕴深厚,在音乐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越发明显的今天,‘AI+乐器’的应用未来也可以延伸到积极老龄化、特殊教育音乐治疗、乡村音乐教育振兴等场景中。”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与传统乐器的融合将会带来更多让人惊叹的创新。

标签:陈洁;乐器;记者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