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90岁的老房子 镌刻浦口火车站职工子弟的“扶轮”记忆
2021-08-18 10:37:00  来源:金陵晚报  
1
听新闻

从浦口火车站向北走几百米,在浦口区扶轮后街31号,是一家幼儿园。园内,静静伫立着一座90岁的老房子。如今已经少有人知,在这座老房子里,民国期间曾经开办一所小学——“浦口扶轮小学”。

原浦口扶轮小学教学楼旧址

“扶轮”二字带着历史的味道,但它不是这所学校的专属,因为“扶轮学校”是民国时期全国铁路系统中小学的“专有词”。民国时期中国铁路交通事业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铁路交通网,铁路职工数量不断上升,职工的生活配套逐渐受到关注,其中包括子女教育。铁路职工长期工作在铁路沿线,家人及子女大多伴随他们居住,不少地方都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配套不完善,职工子女想要就学就显得尤为不易。

1917年12月,时任中华民国交通部次长的叶恭绰牵头组织成立铁路同人教育会,成立后开始积极创办学校,不到一年,就成功办起13所小学和一所中学。铁路同人教育会创办的职工子弟学校定名为“扶轮公学”,按中小学分别命名为扶轮小学校和扶轮中学校。

浦口扶轮小学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记者查阅《中国铁路教育的诞生和发展1871-1949》,资料显示这所学校是在1922年10月成立,当初学校名为浦口扶轮第十六高小、第二十五国民学校,第二年改名为浦口扶轮小学。

原浦口扶轮小学教学楼旧址

“扶轮”的名称来源于“国际扶轮社”,这是始建于1905年的服务性社团组织,以24个钝齿、6根轮轴及中央有一个钥匙孔的车轮作为徽章,它提供慈善服务,鼓励崇高的职业道德,并致力于世界亲善及和平。铁路同人教育会之所以会采用此名,一是取其公益慈善之意,二是因为创办铁路员工子弟学校可以辅助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记者在浦口扶轮小学教学楼的外墙挂的历史建筑铭牌上看到,作为曾经的浦口扶轮小学,这座建筑在浦口地区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群体心理认同感。同时,它的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文教科研建筑的工程技术和科技水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告诉记者,浦口火车站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成为国内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车站”,而这座教学楼是浦口火车站整个“小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你看它有外廊,这和浦口火车站站台上的廊道是一致的,体现了整个车站及配套的文脉联系。”

两年学生人数翻倍,收费较高的扶轮小学缘何受欢迎?

浦口扶轮小学现存的这栋教学楼是两层楼房,砖混结构,保留着外廊式样,可以想象当年学生们课间在走廊休息玩闹的场景。这座教学楼建于1931年,建成以后学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1932年,学校学生有369人,到了193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671人,几乎翻了一倍。扶轮学校招收的主要是路员子弟,也就是路员直系子女、孙子孙女、胞弟胞妹、堂弟妹等,对于其旁系亲属,则可以减免若干学费。

那么这所学校收费如何?资料显示,当时扶轮小学的统一收费标准根据身份不同有所区别:职工子弟一律免学费,非职工子弟入高小每学年学费为6元,入初小学费为4元。有研究者分析,对于非职工子弟而言,这一学费水平与普通公立中学相比较稍高一些,尤其是扶轮学校创办之初,征收非职工子弟学费比平行学校高出一半,但因扶轮学校普遍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且管理制度完善,所以有不少家庭会选择到扶轮学校就学。

扶轮小学的课程设置也比较多元。初小四年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国文、历史地理、博物图画、园艺、体操、唱歌和数学,高小三年学习国文、算术、博物图画、簿记习字、体操音乐、金木工作和园艺,与中学教育有所连接,体现了不同层次学校教育的连贯性。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扶轮小学停办或被占用,浦口扶轮小学曾设立原国民党二十八军军部。新中国成立后,除个别学校,如天津市扶轮中学,其余扶轮学校均取消扶轮校名,走到这里扶轮学校就结束了历史使命,成为历史中的一段印记。

标签:
责编:邵佳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