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苑青青 胡秋阳)孔雀羽线织造山顶树林、扁金线勾勒竹叶光影、鸵鸟羽线“点缀”片片积雪……1月4日,新江苏记者走进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南画廊展陈的云锦国画艺术特展,在60余幅丝线织就的云锦国画中,领略世界级非遗的独特魅力。
“云锦是南京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这次展览就是希望创新地将云锦织造工艺和国画相结合,让更多现代人看到传统工艺的光彩。”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兴平介绍,在展国画多为现代名家作品,比如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研究所所长华拓的《浩浩大江雪山来》,著名画家陈之佛生前的最后一幅画作《梅鹤迎春》。作为南京云锦博物馆的2023年第一展,本次的展陈作品,元素多为寓意美好的牡丹、红柿、骏马等。
漫步画廊间,一幅幅云锦织品与国画看似无异,走进细看便能发现经纬交错出立体层次感,比国画多了几分绚烂。有的画作用几十种颜色不同、材质各异丝线精微刻画光照、阴影,有的妆金敷彩,充满华丽富贵之感。
王兴平认为,这些云锦织品并非对国画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国画的基础上加入了古老的织造技艺。“比如《浩浩大江雪山来》,使用的是孔雀羽线来表现出山顶的郁郁葱葱,孔雀羽线是云锦织造的一种重要材料,它在不同的光线照射及观赏角度下,会出现五彩斑斓的颜色变化,达到云锦传说中的‘转眼看花,花不定’的效果;《瑞雪》中的积雪用的是白色的鸵鸟羽线看起来毛茸茸的,蓬松而饱满,就像真的雪一样。”
“这些画都是南京云锦传承人们一丝一线织出来的,织造的过程可能比作画还要漫长,为了让画面更有层次感,更有自然活泼的气息,织造者们用了很多材质不同的丝线。就像《梅鹤迎春》,通幅共用40多种真丝色绒线,《醉红》通幅用了30种真丝色绒线,红透的柿子采用扁金线勾边,透过妆花手工织造。”王兴平表示,每一幅作品都是云锦织造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表示,新时代的今天,云锦不应只是沉睡在博物馆玻璃柜中的展品,更应与现代美学及现代生活接轨的文化,与大众有接轨有共鸣。“希望南京云锦能在新时代绽放属于它的独特光彩,也希望更多人通过特展了解南京云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