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世说俗谈》新书分享会在人气极高的南京先锋书店总店举行。
分享会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钦文主持,作者刘勃与嘉宾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胡运宏围绕书中内容展开交流。
《世说俗谈》为文史学者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集。书中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士放进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以多元的视野来诠释魏晋时期的风流。
上市两个月即入选华文好书榜、浙版好书榜、探照灯好书榜、文学好书榜、全国新书目3月书单、凤凰网读书3月好书榜等重量级榜单,豆瓣评分高达8.8分。两个月加印五次,还荣获当当文学新书榜第1名、京东文学研究新书榜第1名、得到电子书新书榜&热卖榜第1名等诸项销冠。
《世说新语》中的历史记忆
胡运宏提到,《世说新语》当中提到了不少现在南京城里还存留的遗迹,比如说瓦官寺。那是六朝时期非常著名的寺庙,里面相传有三绝——斯里兰卡的玉像,顾恺之的画,还有著名的雕塑家戴逵捏的雕塑,“今天这个寺庙尽管可能没有过去那样的一个原貌,因为是后来复建的,但也反映出中古时期寺庙的那样一种感觉。”
刘勃认为,因为中国这片土地历史上太多灾多难了,所以地面上留下的遗迹相当有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始终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所以类似的建筑还会不断地在同一个地方重建。像在三国时期,雨花台往南到十字岗,那会儿就是乱葬坑,现在还是雨花功德园(墓地),就是说这块区域的历史是一直都这么传承下来的,“有时候可以感觉到几千年经历了这么多沧桑变换,但是当地的人做某件事情时好像还就只认这一块地方。所以说有的时候地面上很多东西都变了,但这个地点人内心的认同感反而是不容易变的,这是一个非常打动人的地方。”
《世说俗谈》的俗而不流
刘勃在《世说俗谈》中使用了一些网络用语,座谈会现场,他坦诚做这样的尝试是有用意的。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只有几门课使用雅言,大量使用的正是当时极通俗的语言,如果我们读《史记》,会发现《史记》有一些篇章实际上是把《汉书》里面那些非常古奥难懂的语言,变成了汉朝人极为容易读懂的语句,甚至也会用很多通俗的口语。”
在他看来,我们伟大的文学传统都是在不断地吸收当下时代最鲜活生动的语言,然后把它融进传统的文学脉络中,然后成为一个新的文学传统。每一个写作者和自己所处的文化传统的关系就是,写作者不断地想要挣脱传统,但实际上挣不脱,最终写作者会成为传统的一部分,让这个传统更丰富,“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网络语言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能够通过写作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语言,变成了文学传统的一部分,这个也是让我们的生活在时间上多留下来一点印迹,这是刘勃特别想努力的一件事情。”
但也有读者认为刘勃文章里面写的一些网络语,虽然一时新鲜,会不会过两三年就会显得很过时?
对于这点,刘勃说,在使用网络语的时候,他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像难受香菇、YYDS,这种词我就绝对不会用,因为这种谐音梗年代一变就再也没有意义了。但是有一些表述,比如‘累觉不爱’,这是几年前的流行语,但我相信这个词会很长时间活在我们的语言当中,因为这四个字可以描述太多人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