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活色生香的扬剧《郑板桥》
2023-06-15 13: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天地间得一好戏,须得天时地利人和。扬剧《郑板桥》就是幸得了诸种要素的一台好戏。在我看来,《郑板桥》具有五美:结构之美、人物之美、文辞之美、意境之美、主题之美。

编剧用一个楔子挑起了上下两篇,使得全剧结构形同哑铃,构成了艺术的张力。上篇是“十载扬州作画师”,共有四节:《道情》《偷儿》《画枷》《前缘》,写了郑板桥与饶五娘的奇缘,与卢抱孙的结识,与张从的过节。楔子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直写郑板桥到潍坊作县令开仓放粮一节。下篇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也是四节:《归客》《虹桥》《狗肉》《石头》,写其晚年再居扬州的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既有对八怪凋零的感伤,又有张从骗画的奇峰突起,还有卢抱孙案发被捕的不胜唏嘘,更有寒士赠阅《石头记》的“飞来石”一般的逸笔巧思。构思之奇特,针线之绵密,不禁令人叫绝。

人物之美主要体现在主角郑板桥上,还体现在配角卢抱孙、张从和饶五娘上。卢的爱才惜才、爱财贪财,以致官场沉浮,让人感慨。张从的飞扬跋扈、挥金如土、投机钻营,活灵活现。饶五娘的美艳痴情、开朗泼辣,真正是郑板桥的福星。这些人物的精心设置是别具深意的,卢抱孙代表官场,张从代表商场,饶五娘则代表情场,郑板桥的形象就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得到塑造和凸显。

文辞之美在于剧中的唱词和念白。这是罗周创作的一贯特色。比如,郑板桥从潍坊卸任后回归扬州时与五娘唱道:“五娘啦,不是板桥梦扬州,而是扬州梦我不胜愁。当初一别年岁久,那虹桥樱桃,隋堤杨柳,常记酒人个个,诗人某某,璨烂花径,点点沙鸥;思故地如美人,风流依旧;却叫她执手间,笑我白头。”这种唱词在全剧中几乎是信手拈来,俯拾皆是。

意境之美,既在一头一尾的设计上,也在全剧氛围的营造上。全剧以“板桥道情”始,以“板桥道情”终,加之中间又穿插一次,既突出了板桥独特的个性,也强化了全剧的意境。而将板桥所画的兰竹石布局于全剧,既体现了板桥的精神,也烘托了全剧的意境之美。特别是郑板桥在墨竹图上题诗一节最为动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千古绝唱,对全剧有画龙点睛之功。

主题之美集中在郑板桥的人格之美。他的为官之道,他的书生本色,他的为民情怀,他的文人性情,他的诗书画三绝的才情,他对生命意义的坚守……焕发出理想的光芒。这是作者笔下的理想人格,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化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扬剧《郑板桥》实现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真正价值。

扬剧《郑板桥》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正剧之中含有强烈的喜剧色彩。罗周凭借过人的才情,挥洒自如地植入了许多喜剧元素。比如,板桥从潍坊归来,五娘一句“扬州房贵”,即赢得满堂彩。

更为难得的是,用扬剧写扬州八怪的《郑板桥》,既有十分雅致的文学品格,又有充盈的市井气息。在人物关系中,在情节推进中,在台词唱词中,布满了许多历史信息,诸如盐商、官员、市民、家班、狗肉、嫁妆、彩礼、抬轿、戴枷、斗酒甚至三把刀等等,都呈现了那个时代扬州生活的杂色,让全剧成为一个反映扬州历史场景和生活方式的多棱镜,色彩斑斓。

“扬剧王子”李政成是此剧成功的灵魂人物。从出场到谢幕,郑板桥这一人物的举手投足、唱念做打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出场时中年的郑板桥,终场时年迈的郑板桥,身形步伐都有明显的差异。好演员才能如此细致入微地将人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的唱腔和表演既有扬剧的底子,又有京昆的特色。剧中,他与郑板桥已经合为一体了。

扬州扬剧团近十年来推出了《衣冠风流》《不破之城》《鉴真》等古装戏,多为扬州本土题材,却大有中国精神价值,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这些优秀剧目将扬剧这一地方剧种带入了一个新境界,有时几乎可以与京昆相媲美。但同时,如何既学习京昆,又保持地方剧种特色,成为戏剧界的又一难题。好在《郑板桥》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刘旭东

标签:郑板桥;扬剧;扬州
责编:罗鹏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