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四版规划”讲述古都保护发展的故事
2022-11-18 10: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陶塑人面像

□ 本报记者 杨民仆

自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南京先后组织编制了四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1月19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将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展览以1984版、1992版、2002版、2010版四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变化、深化、发展为逻辑线,以四十年来重要地下考古发掘成果为故事线,向观众讲述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故事。

开创我国名城系统保护之先河

南京地处“龙盘虎踞”之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2500年建城史,史称“六朝古都”,又有“十朝都会”的美誉。1982年,国家公布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名列其中。

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1984年,南京就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创我国名城系统保护先河。

据介绍,“1984版”名城保护规划从发挥南京山、水、城、林交融一体及气度恢弘的特色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的环境风貌、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和文物古迹四个方面,划出若干片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重点保护区。

在南京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城市建设逐步跨越城墙发展的背景下,1992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修订工作。

与1984年相比,这一版名城保护规划有多个变化,比如将保护范围由局部转变为整体、保护内容由地上扩充到地下,划出若干片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重点保护区,确定了一批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和地下遗存控制区。

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南京城市建设也逐步拉开了框架。2000年6月,南京市适时组织了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重要专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据介绍,“2002版”保护规划以保护与控制、利用与展示相结合,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为原则,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名城保护框架,系统提出整体格局和风貌、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划定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

“2010版”保护规划的特点是:应保尽保,构建特色保护体系。

据了解,“2010版”创新保护理念,提出了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的保护原则;拓展保护对象,由精品扩大到一般;细化保护对策,由单一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拓展到指定保护、登录保护和规划控制的分层次保护控制;强化政策引领,将规划主要内容转化为城市政策和法律条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按照“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快营建更有特色、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版规划”给南京发展带来了什么

在此次展览中,可以看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南京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添了一个个重量级的人文景观,彰显了古城独特魅力,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软实力和竞争力。

如今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不仅是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而上世纪80年代初,夫子庙只剩下泮池和大照壁,店铺凌乱,道路破旧。随着“1984版”名城保护规划的出台,夫子庙周边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得到了恢复和建设。

记者从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1986年,南京市完成了《夫子庙文化商业中心规划设计》编制工作。规划在保持夫子庙原有街道格局和空间形态基础上,恢复、保护以夫子庙为中心的建筑群,整顿夫子庙广场,建设步行商业街区,有效保护了夫子庙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并加以合理利用。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夫子庙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文化长廊、美食中心。

在“1992版”保护规划的指导下,1998年南京市编制完成《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2004年,明城墙风光带建设项目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2版”保护规划,通过建立博物馆和标志物体系,重点展示南京六朝、南唐、明朝和民国文化,六朝博物馆在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2010版”名城保护规划出台,2012年“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工建设。

一批考古文物让你大饱眼福

1982年6月,在南京成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摸清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家底”,南京成立文物古迹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成普查队伍。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吴阗告诉记者,数十年来,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探城墙,不断地探索、发现和研究,让人们对南京古都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入、多元的认识。此次展览中展示了一批40年来南京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可以让观众大饱眼福。

1983年,南京市浦口区营盘山出土了一件金陵先祖的陶塑人面像,这就是有“金陵先祖”美誉的南京人面像。像高9.8厘米,陶质,外表光滑,腔面部轮廓近似长方形。面部轮廓和五官十分夸张,并有几分神秘色彩。“这是迄今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塑像,表现了原始先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作水平。”吴阗说。

三国吴时期的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把我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六朝瓦当(一组),宛如一张张千余年前生动的脸庞展现在今人面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器,正是当时中外交流的实物见证;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国宝级文物……

标签:南京;陶塑人面;南京市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