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做文物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播者
2022-08-01 09:46: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
听新闻

近日,作为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的重要项目,“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隆重开幕,展出来自意大利全国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散的今天,中意双方克服重重困难,首次通过视频点交文物,圆满完成跨国文物策展合作模式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其中,国博十余名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协助策展团队完成了此项工作,来自青铜器、金银器、石质、陶瓷、壁画等方向的修复师对接相应的意大利文物,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保护修复,为这场国际展览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文物跨国展览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在文物“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过程中,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肩负着为文物“漂洋过海”保驾护航的重任。从国博成立伊始,就可以在跨国展览中看到文物保护的身影。19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次年便应邀参加德国莱比锡万国文字印刷术展览会,向德方出借乾隆玉刻十三经序文、“表章经学之宝”印玺等文物。据记载,当时除了出借展品,还为之“摄照古器物影片,摹拓石刻”。摄影可以存证,以便返还时对照,兼备出版之用;摹拓可以留存器物形貌和图文资料,也常替代原件展出,二者都是常见的文物保护辅助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东方古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国际社会。1950年,国博应邀参加苏联举办的“中国艺展”,最终选中89件展品。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国博申请了一笔专项经费,精心准备包装材料,托裱装潢,备制匣囊。当时,展品中有一幅明代《丝绣天王像》经过专门修复,既提升了对外展示效果,又有利于文物本身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项文化事业参与到日益多元的国际交流中,文物保护修复事业亦然。1989年,美国文物保护技术专家访华团来国博做学术报告,并参观实验室和修复室,交流业务。20世纪90年代,国博和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物保护交流,如选派访问学者赴加拿大研修,签署合作协议添置大型科学仪器,共同举办文物保护成果展等。在“引进来”的同时,国博的保护修复技艺也在国际合作中积极“走出去”。1999年,国博书画临摹装裱室帮助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完成其所藏3幅中国字画的揭裱修复,在国际交流中展示了传统技艺的魅力。此外,日本、意大利等国文保修复专家积极来访交流。

近10年来,国博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先后应邀赴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法国国家遗产学院、英国大英博物馆及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等国际知名文博机构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学术交流。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国博还积极对接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专委会,在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2018年以来,国博文物修复师先后赴中国驻俄罗斯、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大使馆修复字画,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今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110周年,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不仅是文物保护修复的重镇,还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多元与包容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阐释。本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中,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修复事业,将坚守文物“守护者”的职责与使命,在国际交流中继续讲述好中国故事。

(作者刘剑辉系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师)

标签:修复;文物保护;文物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