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梅争春
古诗词里的梅究竟是梅花还是蜡梅?
立春之后,南京多处有梅花陆续绽放,这就出现了与在农历腊月开放的蜡梅“二”梅争春的物候现象。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梅花和蜡梅虽都与“梅”沾边,却分属蔷薇科和蜡梅科,属于离得较远的两个科。“二”梅共有的不畏困境和坚韧不拔,一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景仰。写梅、画梅,也是中国文人的必修课。
曾被称为“狗蝇花”
蜡梅不能写为“腊梅”
梅花凌寒开放,飘散阵阵幽香;蜡梅由于在腊月开花,常常又被人误为“腊梅”,更造成了二者的混淆关系。对很多人来说,要分辨梅花和蜡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祁智在其新作《弦歌》中用一句话概括了二者的区别:“梅花有树干,所以是一棵。蜡梅花是灌木,所以是一丛。”
对于蜡梅,明王世懋《学圃余疏》中说:“人言腊时开,故名腊梅。非也。为其色正似黄蜡耳。”蜡梅与其花色金黄如黄蜡有关。在苏东坡和黄庭坚为蜡梅品评命名之前,人们根据其色黄的特点,为其取名为黄梅;王世懋还说:“考蜡梅原名黄梅,故王安国熙宁间,尚咏黄梅,至元祐间苏黄命为蜡梅。”元祐年间,苏东坡和黄庭坚觉得黄梅之名不雅,考虑其花瓣似用蜡捻成,便命名为蜡梅。
宋人笔记《云麓漫钞》中对蜡梅已有不同的记载:“今之蜡梅,按山谷诗后云:‘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言下之意是说,在黄庭坚作诗时,蜡梅已经是普遍的称呼。
殊不知,蜡梅还有一个名字,叫狗蝇花。“题品倘非坡与谷,世人应作小虫呼。”南宋名臣王十朋在其咏蜡梅的诗后注解道:“大宁监多蜡梅,土人不知贵,呼为狗蝇花。”狗蝇蜡梅正是蜡梅的野生种,王十朋说,如果不是经过苏东坡和黄庭坚品评命名,蜡梅花至今还被人叫作狗蝇花呢。
人因文留名,花因人而出名,受苏东坡和黄庭坚加持的蜡梅,一时间身价倍涨。《鄢陵县志》记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株至白金一锾者”,一锾约是二百克,一株蜡梅要白金二百克,可见当时蜡梅之珍贵。其时,士大夫们趋之若鹜,将蜡梅视作高雅之极,《花经》中更是将蜡梅排至一品九命,即便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明艳动人的芍药、雅致脱俗的山茶海棠,都要排在它后面。
考古发现炭化梅核
梅花“南京红”为南京所特有
那么,对于梅花和蜡梅,又该如何进行区别呢?
相关专家指出,蜡梅古称“黄梅”,梅花则多为白、粉、红色,经过后期科研培育,又新增出许多颜色。除了看颜色,还可通过二者的开花时节进行区分:蜡梅花期一般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而梅花,尤其是地处江南的梅花,一般要迟至立春之后才开,花期通常在2月至3月,一般而言,梅花是在蜡梅花谢之后方才登场。此外,蜡梅花谢了后结出瘦果,呈纺锤形,且木质化,看起来比较丑陋。梅花谢后会结出梅子,生时青、熟时黄,可以用来煮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著名的香花植物,蜡梅的清香味要远胜于梅花。宋范成大即在《范村梅谱》中称,蜡梅“香极清芳,殆过梅香”。
据记者了解,作为中国传统名花,梅花在中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诗经》和《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多有提及。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铜鼎中,即发现了已炭化的梅核,这足以说明梅树早已为古代先民所驯种。
中山陵园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董丽娜介绍,梅花品种的识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鉴别,大到树冠、枝干,小到花蕊、花瓣,一点细微的差别可能就是一个不同的品种。在对照图谱识别的过程中,根据花型可能觉得是这个品种,可再看看其他特征,似乎又是另外的品种,翻来覆去鉴别,有时忙活半天,却最终也不敢确定到底是什么。
如今,人们已认知的梅花品种达300多个,包括“云南丰后”“杨贵妃”“八重杨羽”“江南无所”等。其中有一品种,是以“南京”为名的“南京红”,为我国梅花研究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在中山植物园发现,最初被命名为“东洋红”,后因其为南京所特有,于1983年更名为“南京红”。
入诗入画入戏
王安石在南京咏梅成千古经典
正如祁智所说,由于梅开在最冷的季节,让一片肃杀中有了点点生机。那是伟大的指向,紧跟着的,将是无限的勃发、怒放与茂盛。因此,梅历来被大家喜爱,入诗、入词、入文、入画、入书、入曲、入谱、入戏……主题很多,孤傲、高洁、独立、友情、相思,并由此提炼出一个民族的风骨与精神。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祁智介绍,这是《诗经》中最早出现“梅”的诗歌。其时,梅并不用来观赏。自汉初,人们开始欣赏梅花,至南北朝时期,梅花即以花闻名天下,到唐宋时期,植梅、赏梅、咏梅已达鼎盛阶段,并诞生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李白写过“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这是杜甫的手笔;苏轼慨叹“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李清照写过“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卢梅坡写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全宋词》收词2万多首,涉及梅的就有6000多首。
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关鹏飞介绍,诗人王安石写有不少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时,王安石退居钟山,当他看到梅花傲雪而开时,像极了孤独自持的自己。王安石此时两度罢相,耄耋之年,加上遭遇各种变故,其心情可想而知。不过,退居金陵,处于山林与城市中间地带,钟山风景不但陪伴了王安石的孤寂晚年,还帮助他突破了文学创作上的困境。他用梅花吐露心声,即使自己陷入艰难苦痛之中,依然不改心中志向,一如梅花,凌寒独自开,坚持着自我。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