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流光溢彩,江苏壁画绽放现代之美
2021-06-10 10:1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虎踞龙盘今胜昔》 作者:冯健亲 邬烈炎

最近,《江苏壁画40年臻品展》在泰州展出,130件作品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壁画家们在艺术创作中融入现代审美、拓展艺术语言、演绎时代风采的多元探索。壁画作为置身公共建筑空间的公共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艺术品,体现一座城市的人文空间和地域特色,也是大众生活与城市美学的投影。那么,江苏壁画这些年发展现状如何?它又是如何融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的?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从美术大省到壁画强省

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壁画学会会长张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江苏是中国的美术大省,同时也是壁画强省,壁画多次获得全国美展金奖提名和银奖、铜奖。

张静教授回忆,1985年,他与冯一鸣教授共同成立了南艺美术系壁画专业,南艺成为继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后全国第三个设有壁画系的院校。壁画专业的筹建,改变了长江以南美术院校没有壁画专业设置的格局,也使华东地区的壁画振兴具有了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3年之后,江苏省壁画学会成立,至今,已举办全省壁画展览七届,出版壁画专辑五本,为全省各地公共空间设计制作了大量壁画作品。张静认为,壁画是团队的艺术,要有协作精神、工匠精神,要吃很多苦。一件壁画艺术品的诞生,往往耗时数月,包括对材质的不断试错。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之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南京艺术学院老院长冯健亲在电话那头感慨,“这次展览,半数都是老作品,我们作为老一辈,更希望在作品中能看到新面孔,看到壁画创作有更多的传承人!”张静也坦言,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后,转行搞起了美术培训。作为张静教授的学生,美术老师陈丹丹一直谨记着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一辈子要坚持做一件事,就要把壁画坚持下去。”她告诉记者,毕业那年她以家乡扬州为灵感创作了主题性壁画作品《广陵书场》,用装饰性的语言还原了民国时期广陵书场的繁华景象,这幅作品先后入选中国壁画大展及十二届全国美展。“从前期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考证到最后画面的呈现,前前后后改了很多稿,创作的过程是纠结的、痛苦的,但当一百多个夸张变形的小人物慢慢出现在稿纸上的时候,那种创作的成就感绝非喜悦二字可以形容。”

壁画体现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画家速泰熙设计的南京三山街站的搪瓷壁画,以夫子庙灯会为主题,无数游客经过,都感叹其精美。事实上,这组壁画共有十六幅,长近20米、高3米,画中无论人物还是建筑都极富南京文化特色。“南京是著名的文化古都,地铁有了这些极具城市性格的壁画,一下子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速泰熙说。南京地铁站的壁画都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贴切的选题。比如,南京站壁画主要反映南京城区总貌;玄武门站壁画以水为主题;中华门站壁画则是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南京明城墙;三山街站靠近夫子庙,主题就是夫子庙灯会。速泰熙介绍,作品的创意取材于他之前画的《娃娃玩灯》明信片,光是草稿就画了几百张。这组壁画所选用的材料,是当时德国技术生产出来的一种新型搪瓷钢板,比大家日常使用的搪瓷要坚固很多。“不久前我还去看过这幅作品,一点都没有褪色,也没有丝毫裂痕。”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速老师非常满意。如果说做壁画作品的过程是百转千回的,那背后折射出的,也是壁画家们对这座城市饱含热爱的心。

速老师回忆,南京南站的那座《爱墙》壁画,不仅是艺术家们的集思广益, 更是一次公众接力的艺术创作。当时的“甲方”希望有一个作品能够展现南京是博爱之都,这个“爱”如何去表现?最后艺术家们决定向全社会征集“爱的箴言”,从一万多人的来信、留言中选取了五六千人,做出了这座“爱墙”。速泰熙清晰地记得:有一个三岁的小朋友不会写字,就画了自己一家三口的画像;有一个年轻人写了一句“爱是零”,他们还专门开会讨论这句话到底能不能用;他们辗转联系到了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和辛德贝格的后人,每个人都写了一句话。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通过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这座《爱墙》用千言万语拼成了六个爱的手势,真正表现出了南京在文化、艺术上的高度,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速泰熙认为,壁画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它的受众之广,与一般的架上绘画不可同日而语。他认为,公共艺术作品的存在,带给人们别开生面的美的享受,这恰恰是一个城市人文高度和艺术精神的体现,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城市美育的普及度。

“戴着镣铐跳舞”绽放现代之美

在南京地铁站、火车站、禄口机场等公共场合,人们或许都曾驻足欣赏过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壁画,但这批作品背后的艺术家,公众却未必熟知,张静称他们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因为壁画创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建筑功能、命题创作、资金制约、主题叙事、材质表达等,同时,壁画又是“绘画中的恐龙”,出现在公众眼中的壁画,少则三米,长则十几、二十米,在艺术的表达、呈现上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张静告诉记者,虽然说是“戴着镣铐跳舞”,但同时“壁画就像一曲交响乐,调度起来是十八般武艺,它的语言比一个单独画种要丰富得多。”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壁画的材料和工艺逐渐多元化,呈现出现代之美:阅江楼壁画采用釉上彩陶瓷工艺体现历史感,禄口机场壁画采用不锈钢锻造工艺突出现代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壁画采用铸铜工艺营造强烈的悲怆氛围。张静表示,现代审美是多元的,当代壁画的作品形式多样、手法新颖、材质丰富,涵盖了绘画、镶嵌、陶瓷、漆艺、浮雕等诸多艺术门类。现代壁画将各类工艺制作手法纳入自身的范畴,早已从单纯的绘画衍变为跨学科的综合艺术。壁画艺术家艰苦探索让各种材质转换成视觉语言,去感动观众的心灵。只有开放思维,让材质说话,才能奏出时代交响,给广大观众提供了崭新的视觉盛宴与审美享受。

在冯健亲看来,出现在公众眼前的壁画作品逐渐“装置化”——从平面逐渐走向立体。冯老领衔的南京地铁中的壁画《璀璨新城》,是国内首次采用人造水晶材质制作技艺,在东海特产的人造水晶背面作画,水晶的正面形态各异,在不同光线折射下流光溢彩,更能凸显城市夜景的璀璨和高楼林立的科技感。

“我上下班要在南京一号线和二号线之间转乘,看到匆匆赶路的人们,常常会为地铁里的一幅壁画停下脚步。”对保险业务员阮欣来说,公共环境中的壁画作品,就像是挂在城市客厅里的艺术品,让每一位在这里拼搏、生活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和蓬勃的生命脉动。(本报记者 傅秋源)

标签:壁画;冯健亲;虎踞龙盘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