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爷爷仅用钢丝锯和铅笔,就战胜了CAD工业。”透过这句留言,我们能够感受到海外网友对阿木爷爷的钦佩和喜爱。
近日,63岁的阿木爷爷凭借一双巧手走红。视频中,阿木爷爷没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打造出鲁班凳、苹果锁、拱桥、将军案等精致的木制品,引来众多网友称赞。阿木爷爷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3800万,全部视频总播放累量超两亿,“圈粉”117万。今天,青年君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让海外网友赞叹称奇的“黑科技”:榫卯。
比汉字还早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榫卯结构的木质构件
榫卯(sǔnmǎo),是指在两个构件上采用木头凹凸拼接的形式,凸出来的部分称为“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做“卯”。“榫,剡木入窍;卯,以虚入盈。”榫卯相契合,从而使木头与木头衔接。
榫卯的起源甚至可能比汉字还要古老,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
春秋、战国时代,现代木构所应用的主要榫接合就已被应用。《楚辞九辨》有云:“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就是以圆卯眼和方榫头难以匹配,来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格格不入,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榫卯在当时应用的普遍性。
在之后的发展中,榫卯结构沿着建筑和家具两条脉络发展。一方面,建筑上出现了斗拱结构;另一方面,榫卯结构在明清硬木家具上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成就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经典。
王世襄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提到:“我国家具结构传统,至宋代而愈趋成熟。自宋历明,又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有机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又十分重视实用与美观。”这个“结构”,说的就是榫卯结构。
几千年来,榫卯结构也不断地发展、改进,派生出极多的样式,适用于不同的家具和建筑,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令世人惊叹。
榫卯万年牢
卯榫结构的木质构件
俗话说“榫卯万年牢”,榫卯的最大的特性就在于耐久和稳固。这就不得不提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建筑群:故宫紫禁城。
在紫禁城600年历史中,经历过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2017年,英国电视台在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中,联合中国的专家与工匠,以榫卯结构,用传统的工具和技法,按1:5的比例复制了寿康宫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模拟测试。结果,在与地震的较量中,模型未出现明显损坏。
其实,在连番的震荡中,木构模型并非纹丝不动、坚如磐石,但榫卯结构的长处恰恰在于,榫卯结构的起承转合关节处,都是活扣。各部件互相嵌入,不失本体又互相制衡。面对摧毁性的外力,榫卯结构允许建筑在一定围内产生变形,分散受力和承重,像太极一样以柔克刚,从而将破坏力化解消弭。
不同的榫卯结构在建筑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多个方向的榫卯组合,木和木之间的张紧和松脱的作用力就会相互扶持,相互中和。就会出现极其复杂微妙的平衡。
实木家具的“灵魂”
榫卯被称作实木家具的“灵魂”。
相比于现代家具铁钉加胶水的配置,榫卯结构利用木材突出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更好地解决了家具变形、损坏、生锈、开裂的问题。
榫卯结构不仅在于扣合时的紧密和稳固,更在于拆分时的简单快捷、完好无损。一件榫卯结构制作精良的家具,可以在几分钟内拆解成基本的构件,这大大降低了家具的运输成本。
榫卯结构便于拆装的特点可以让破损的家具构件得到替换,只要选用与家具木材质地、纹理一致的替换部件,就能使家具完美如初。
此外,榫卯结构还可以抹去家具表面影响美观的接合痕迹,使家具表面光滑美观。以明式圈椅的椅圈为例,靠背浑圆、形如开弓,扶手婉转、柔和丰满,二者从高到低一顺而下,连成一条流畅而优美的曲线,外表却看不到拼接的痕迹,这都要归功于楔钉榫的功劳。
榫卯通过木件长与短、高与低、大与小的巧妙组合,形成了间不容发的精密结合;它不仅使家具变得坚固耐用,还更加美丽精巧,从日常器物上升成为传世之作的美学典范。
一榫为阳,一卯为阴,一盈一亏,互补共生。榫卯暗合了古人哲学中“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道理,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阿木爷爷用一双巧手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征服了“挑剔”的海外网友,在向网友展示中国榫卯工艺的同时,传承着中华文脉。
一榫一卯之间,起承转合之际,文化的力量沁入人心!(作者:实习生 马咏言,综合:人民网、中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