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古代江南“开学那些事儿”
2021-09-03 09: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这两天江苏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学,或者开展线上教学。江苏自古文风昌盛,堪称“天下文枢”,那时候的学生“开学”,又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江苏重教兴学的传统可追溯到先秦,中兴于宋代。北宋名臣、苏州人范仲淹倡导民间兴办义学,又捐资创建府学、州学;明代初年,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设在南京,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明清之后,江苏各城市中府学、州学、县学、书院数量繁多,乡间私塾、蒙馆众多,书写着江苏崇文重教的千年文风。

在古代,也有“开学”和“放假”的规矩。江苏地方史料记载,旧时江苏民间有“七精灵,八糊涂”的说法,也就是说小娃娃七岁(六周岁)时最为聪明精灵,此时入学时机最佳。私塾开学往往定在农历二月初二,因为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孩子在这一天开学,家长认为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古时候,私塾的老师普遍受到尊重。每年开学之前,家长要为老师打扫教室,摆放桌椅,整理好床铺,在教室里布置好“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苏南很多地方,小孩子第一天上学,要由舅舅陪同,随身携带的书包或者书箱里面有定胜糕、糯米粽、和气汤(一种用蜂蜜、白糖、青豆煮成的汤)。“糕”“粽”与“高中”谐音,讨一个好口彩。粽子也有讲究,一个包成方形,如同官印,一个包成笔形,“笔粽”是“必中”的谐音。到了学堂,小娃娃先拜孔子,再拜老师和师母,最后和同学们互相作揖,分享“和气汤”,寓意大家和和美美,共同进步。舅舅要感谢老师,请他对孩子多多管教,随后即可离开。第一天上学结束后,小娃娃要将方形粽子捧着回家,寓意手捧“官印”回家。(本报记者 于锋)

标签:开学;江苏;私塾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