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网络直播演艺:东风已至,且待未来
2022-09-08 10:1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配图:视觉中国

记者 高利平 鹿琳 顾星欣

见习记者 李嘉豪

“你们猜,下一个开网络直播演唱会的是谁?”“强烈要求张学友!”“我期待王菲!”……9月3日晚,随着刘德华线上直播演唱会观看人次突破3亿,各个网络社交群里也是一片沸腾,网友们纷纷猜测着下一位开直播演唱会的将是谁。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异常炎热,同样火热的是各路明星、名角、剧场、院团密集推出网络直播演出。当前,“云演出”“云音乐”“云戏曲”等各种各样的文艺直播创新层出不穷,全方位走进文化世界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直播,舞台艺术的新媒介

9月3日晚8点,刘德华在抖音开启主题为“把我唱给你听”线上直播演唱会。年过六十的刘德华,身穿白色西装搭配深色长裤,眉眼清晰有神,丝毫不显老气。19时55分,演唱会直播开启前的预热过程,便涌进近3000万人观看等待。随后,刘德华以一首《笨小孩》正式开场,瞬间将观众拉进怀旧氛围。网友们的留言在直播间刷屏:“青春又回来了!”

直播中,刘德华还与主持人展开对话,以聊天形式分享真实生活、从业经历、音乐创作方面的感受。粉丝们在弹幕上不断竞猜下一首歌曲,如《17岁》《爱你一万年》《男人哭吧不是罪》等。

开播半小时,直播间观看量已突破1.2亿;开播一小时,人次飙升至2亿;演唱会进行到1小时40分,人次正式破3亿,刷新所有线上演唱会纪录。

就在刘德华开启直播演唱会的前一天,“音乐诗人”李健举办个人首场视频号线上演唱会“向往”; 8月19日,陈奕迅在抖音开启线上演唱会,两位知名歌手的直播均吸引了数千万以上人次观看。

从事品牌策划工作的王林表示,李健演唱会让人意犹未尽,久久不能忘怀,甚至在追完直播后,又看了一遍回放。来自靖江的大学生常誉中则感慨:“老牌艺人就是不一样,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和完全不逊色于录音室的演唱水平。这几场线上演唱会,无论是场地、乐队还是歌手本身,都堪称极佳。”

别说十年前,就是三年前,我们也无法想象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明星大腕在网络直播间对你唱歌聊天。然而这几年来,受疫情影响,变化显而易见。如今,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在线欣赏“云演出”。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8月发布的《网络直播文艺生态报告》和《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发展,让直播行业有了爆发式增长。2021年,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1844.42亿元。目前,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累计近1.4亿,一年内有过开播行为的活跃账号约1亿个。

另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22年,在各平台开线上演唱会的明星包括罗大佑、孙燕姿、崔健、周杰伦等,引发围观热潮。同时,线上直播演唱会也成为短视频平台比拼的重要内容,除抖音、腾讯TME live之外,网易云音乐、B站、快手等平台均相继推出相关直播,竞争逐渐白热化。

正如《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网络直播行业迎来巨大风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孙佳山表示,受疫情影响,在互联网技术飞速革新的加持下,经过不断探索,作为网络文艺新形态的直播已经实现了与戏剧、戏曲、话剧等舞台艺术的深度融合。在不到3年时间里,网络直播完成了从最初的舞台艺术的辅助、补充形式,到成为舞台艺术的新的媒介形态和新的艺术形式的阶梯式发展,产生更为多维的文化影响。

技术加持,带来“全员第一排”的体验

记者注意到,除了演唱会形式的线上直播,最近各类演出院团、剧场也不断尝试将整台大戏搬到线上——

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季的院庆日当天,经典剧目《茶馆》首次实现8K录制、高清实时直播,仅是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三个平台,单个直播间的观看量均超过百万人次。

整个8月,江苏昆山都沉浸在戏曲的海洋里。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这里开幕,来自全国30个剧种的54名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在昆山各大剧场进行展示,数十台大戏、折子戏以线上线下形式,让全国戏迷过足了戏瘾。

传统戏曲名家的直播“试水”,也纷纷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反响。8月31日,抖音直播《名角DOU来了》第四期迎来越剧名家萧雅登台,她带来的《沙漠王子》《一枝梅》等经典越剧唱段,整场直播持续约2小时,吸引超2000万人次在线观看。

8月13日,著名京剧梅派青衣史依弘一袭长裙出现在抖音直播间,同样是边聊边唱,表演了《贵妃醉酒》《玉堂春》《凤还巢》等多部梅派经典唱段。随着《穆桂英挂帅》唱罢,直播结束,观众数字定格在“414.5万人”, 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不俗。“我们原本预计20万左右,现在的数字完全超出预期。”看到直播数据,史依弘和演唱会总策划魏筱童都很震惊。

记者发现,因为直播没有字幕,资深戏迷们还自发在直播间用弹幕打出每句唱词,方便首次观看京剧的网友。一向认为看戏必须去现场的京剧票友王静看完这场直播后开始有些“动摇”:“从手机屏幕看到史依弘,就好像她正坐在你对面,和你聊天,为你唱戏,这种感觉剧场里也找不到。”

事实上,互联网的技术革新,正在为直播赋能传统演艺行业“保驾护航”,成为这项新业态的催化剂。

看完刘德华直播演唱会,观众吴莉心生疑惑:为什么上亿人同时在线,直播画面却依然那么高清且不卡顿呢?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移动端直播已具备非常成熟的技术,在电商直播带货、游戏体育等比赛直播场景下,早就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尤其是抖音、快手这一类型的平台型视频内容服务商,他们拥有的带宽和计算资源足够响应这样的大型视频网络直播,网友通过手机APP就可以清晰流畅地观看直播,加上弹幕互动、全息呈现、高清摄制等技术配合,体验感会很好。

正在进行中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奖评选活动,因受疫情影响,58台参评剧目全部改为向评委和观众线上直播。为确保江苏省昆剧院参评剧目《瞿秋白》直播演出顺利进行,省演艺集团制定了专门方案,调整灯光音响,周密安排直播机位和导播调度。9月3日晚,《瞿秋白》通过“文艺中国”全媒体平台、交汇点、一通文化、津云、荔直播等平台同步在线直播,总观看人次逾600万。省昆剧院党委书记肖亚君兴奋地告诉记者,有几位首次观看该剧的专家,看完直播后直呼“震撼”。

孙佳山认为,依托于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移动互联网,通过5G、8K和全息扫描、扩展现实等技术,直播几乎可以为绝大多数观众提供远超线下传统实体剧场的视听体验。用户可以在直播平台上享受“全员C位”“全员第一排”的顶级视听体验,观众的视听角度甚至可以从台下走到台上,极大地拓展了舞台艺术的观众基础。

数字时代,演艺直播如何走得更远

尽管直播演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绝大部分观众依然认为,线下演出有着无法替代的独特属性。

媒体从业者艾佳举例说,因为要采访文华奖相关演出,她提前在网上观看了武汉京剧院的新编戏《母亲》,“仅看视频只是平面感受,但当我坐进剧场,完全被它的舞美和服化道所征服,现场的视觉冲击力是直播屏幕无法取代的。”

艾佳认为,网络直播演出要看适合不适合。类似清唱演唱会,演员在表演的同时穿插着和观众聊天,拉近了距离,增强了互动,这样的演出挺适合直播。但一台大戏,尤其是更加注重视觉效果的新编戏,就很难以直播的方式,真正展示其全方位的艺术价值。京剧演员小孙也表示,在剧场演出可以实时感受到观众的反馈,“那种憋足了一股劲儿,一定要唱到你们都被我征服的愉悦,以及观演互动,是面对空镜头所无法感受到的。”

同时,直播演艺的盈利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来看,刘德华、史依弘等几场线上直播演唱会都是免费观看,且关闭了打赏功能。有的演唱会有赞助商冠名,有的则完全是演员自掏腰包赔本赚吆喝。

南京大洋文化传媒公司总制作人丞澎湃有着丰富的线下演出运营经验,他分析说:“刘德华线上演唱会之所以这么火爆,一方面因为他线下项目屡次流产,观众积压的情绪终于在线上爆发;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免费,在线直播没收门票。” 丞澎湃也在研究如何开拓线上市场,对此他很谨慎:“现在开展线上演出也是有风险的,即使开通付费功能,收到的钱未必一定能覆盖成本。”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曾在直播场景下有过任意付费(打赏和直播购物)的用户账号数量累计约为3.3亿个。而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5.3亿人。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好的、值得的内容付费。

王林和常誉中两位观众都表示,如果是自己喜欢的歌手和歌曲,价格合理不虚高的情况下,是愿意付费观看直播演出的。7月21日,由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舞剧《醒狮》在四川大剧院的线下演出改为线上演出,付费1元即可观看直播,收获340万人次围观直播,#醒狮#还一度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无论怎样,精心制作、品质优良的演出内容依然是吸引观众的首要法宝。线上演艺对演出制作方和演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舞台剧如何从灯光、舞美、音响、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适应线上直播;而演员则要迅速适应面对空无一人的镜头进行表演,如果是个人演唱会,还要学会自己主持,调节气氛。

以史依弘线上演唱会为例,策划人魏筱童告诉记者,演唱会从有想法到正式实施经历了大半年之久,这期间小团队反复和史依弘商讨演出主题、流程模式,最终确定了以史依弘学戏的历程为引线,串联整场演唱会。同时,魏筱童还联系到专业的直播团队、录音团队,加上上海京剧院的乐队伴奏,最终呈现出一场完美的线上演唱会。

“网络演出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未来将会成为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这两年来这个感受越发明显。”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赵超说,“一个剧场往多了说,能坐下2000位观众,而网络直播却可以动辄覆盖百万乃至上亿人次。”在赵超看来,利用移动终端传播的网络演出,如今已经重新营造了一种观演仪式感。“之前在剧场里,演员与观众在同一时空相互呼应。如今,移动端数量庞大的观众群,虽注意力相较于剧场演出不易集中,但利用弹幕等方式的实时交流,又营造了全新维度的艺术审美和共情方式,形成了另一种观演仪式感。”

过去舞台艺术在实体剧场所要求的场地、灯光、音响、伴奏,甚至叙事、表演、走位等涉及艺术本体的内涵和外延,也正在被作为网络文艺新形态的直播所重新梳理,线上的要求和标准日益成为影响舞台艺术创作和生产的前置性因素。

赵超也特别指出,网络演出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剧场艺术变成吸引人的视听艺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样的过程对于戏剧演员来说需要转型,演员要适应摄像机的存在,要适应摄像机的调度,而不是传统地面对“第四堵墙”。高质量的网络直播,导演不仅要呈现戏剧舞台的空间魅力,也要关注镜头前的视听效果。“我们现在网络展播更多的是演唱会或者舞蹈表演,这些艺术形式在镜头前的呈现相对成熟。而话剧等剧场艺术的直播,如何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仍在不断探索中。”

数字时代,网络直播演艺,东风已来。假以时日,当沉浸式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线上视听体验将更具有舞台艺术特有的氛围感和仪式感,直播势必会将未来的网络演出推向新高度。

标签:演唱会;中国记者;演出
责编:罗鹏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