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在现代的目光中拥抱传统 “匆匆——江宏伟作品展”南京开展
2022-07-15 17: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原上草色 97CMX89CM 江宏伟 2016年

闹市之中,不少年轻人来到一隅幽静处,移步换景,在时光流转中,在花开鸟鸣间,宛若走进《梦华录》中的宋代风雅。近日,“匆匆——江宏伟作品展”在南京乙观艺术中心展出,展览将持续至8月末。

本次展览主题为“匆匆”,江宏伟说,它表达的是时间流逝的概念,亦是他笔下一花一叶的生命历程。“时间是你着急也罢,不着急也罢,它都匆匆而过。匆匆,是一种时间的状态,也是一种生命的状态,自然的状态。如果你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时间的匆匆是不知不觉的。” 面对窗外倏然而过的繁华与萧瑟,江宏伟始终如故,“我在画画的时候非常缓慢,有时候我的稿子不停地在修改,画好了,可能花也谢了。”面对“匆匆”的岁月,画家“细嗅蔷薇”般对花鸟生命的关注,从小切口入手,折射的是一个宏大而又充实的内心世界。

作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江宏伟对自然有着执着专注的感知力,他笔下的工笔花鸟作品,“有着似水柔情般的生命力,淡雅地诉说着四季变迁之中的万物之美”。而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恰恰是他的学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学者杭春晓。师生的精神连接,传承与解读,让这次展览有了不一样的呈现,全面、多维度地展现了江宏伟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审美,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纷纷前来打卡。

无论是春夏展厅里的“青绿”,还是江宏伟画中对自然的迷恋,都不难让人将他的作品与宋画联系到一起。对此,杭春晓却有不一般的认知,“他所有作品的审美质地和宋画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展览要呈现的是江宏伟老师在他成长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下、现代性的话语冲击下,他对色彩的重新理解。”以调色为例,宋画乃至传统中国画中,都以纯色为主,鲜有调和色,而江宏伟画作中使用的调和色,正是受上世纪80年代印象派带给中国画家新的审美观的影响。杭春晓解释,传统是一个文化流动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僵化静止的概念,因此观者看江宏伟的作品,应当避免僵化地将其与宋画直接相连,而应当带着创作者的时代“滤镜”来看。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的是画,但其展陈空间陈设亦是极具巧思,宛若一件展品。展厅整体主视觉选取了宋代青绿山水之色,三大主题展厅分别以春夏、秋冬、活色生香为主题,融入传统园林与当代镜像的表达元素,结合数字化媒体的展陈方式,在匆匆的时序更替、四季往复里,呈现了艺术家荣枯坐忘、笑谈春风依旧的从容,超脱了观者对于工笔花鸟画传统的审美经验。

事实上,在策展过程中,杭春晓也是以“流动”的视角来阐释宋代与当代美学。“青绿色的色调首先跟江老师的画面有关,同时也和让大家印象深刻的青绿元素有关。”一入春夏展厅, 一个拱形门映入眼帘,这是苏州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隐喻画家本人来自江苏。拱形门内,是作品《鸢蔷春暖》,“在并不明亮的光下,一只孔雀看上去像是从深邃的传统中走来。它走过这个门,走向了‘现在时’。”通过大胆创新的设计,杭春晓希望向观众再次传达“传统与现代是流动的,而非僵化”的思考。“我们从来没有站在一个停滞不前的龟背上的传统,我们始终站在的是一个在水面上流动的传统。”

走过春夏,来到秋冬展厅,灰白色为主的色调给人以平静、干净之感。“实际上我们中国画的美学,根本是一种理性的气质,而不是具体的样子。例如写意在晚明发展顶峰时期强调笔的毛色枯、润、淡。虽然是工笔画画家,但江老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创作时期,在绘画的质感上也和毛色枯、润、淡结合,正是从传统中沿袭的气质。”杭春晓在此展厅的设置上,希望通过视觉感官呈现出江宏伟作品的理性气质。最后的活色生香展厅,则是呈现了江宏伟观看生命的格物观与作品的关系。一张画,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新的空间,宛如一个人在院子中感受春夏秋冬,时光流转。“这扇窗户离世间很近,又很遥远,始终保持距离。”

以全镜面空间打造的实景展厅,是很多年轻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打卡点之一。入口展墙上是紫薇与石榴的花鸟作品,而展墙的背面悬挂有一株来自江宏伟自家花园的紫薇折枝,“厅里的所有植物随着布展、展览,逐渐从鲜活变得枯萎,呈现了流动的时间,呼应了主题。”杭春晓解释。

“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是凝聚了几个时代的传统才形成手上的东西,成为这个时代曾经生活的一个符号。每一个时代的符号,都是在破坏和总结之前的符号而成的新符号。”谈及作品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江宏伟认为,传统就是一座雕塑,每一个时代的人在看传统这座雕塑,其实是投射了每一个人所在时代的光线来看的。画家在看传统的时候,是站在某一个世界、某一个视点来看的。“其实我觉得传统的形式有很多,如果你带着现代的眼光,它其实是非常现代的,画家要把其中的元素取出来。”

创造离不开传统,江宏伟认为,之所以每个人对于传统的理解不同,正是因为每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而好的笔墨、好的语言,并非一成不变,“最恰当地表达了创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最好的笔墨和语言。”江宏伟认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寻找自己需求的传统,并把它安放在现代更适合的语境里面,是当代阐释传统最好的途径。

在展览的展陈方式上,策展人和画家也是别具巧思,在现代的目光中拥抱传统,让观众不仅感受到这是一场“美”的展览,也是一场“好玩”的展览。观众走进展厅内的一组画中,可以发现,其中的“一张”画上,蝴蝶与飞鸟各自从左右的画中“穿越”到这张画的花中。这幅多媒体艺术品《请回答1990》,将影像作品与手绘作品相结合,将江宏伟1990年创作作品中平面的花、叶、蝴蝶以2022年的媒体技术跨越时空赋予其生命。

据悉,乙观艺术中心还首次尝试制作NFT数字艺术品,以传统花鸟工笔画中的场景和元素为基础,打造独一无二的宋风少女形象,共推出三款NFT数字艺术品,以盲盒形式售出。同时,“植物多大柿”系列表情包也于微信上线,表情包中的花、鸟、蝴蝶等动植物元素,都来源于江宏伟的画作之中,搭配上有趣的网络语言,用传统水墨演绎当代年轻人的幽默自嘲,让工笔花鸟画以诙谐、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现代社交生活。

□ 本报记者 姚依依

标签:展览;展厅;作品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