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有机更新永远只有进行时——书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40年的“扬州答卷”
2022-08-05 08:5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鱼里千年‘粽’会遇见”民俗文化节

广陵路二分明月楼

通讯员 陈峰 黄德鑫 记者 顾萍 徐曦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1200岁的扬州东关街,时光之刃面对她的容颜似乎不忍雕琢,这条扬州城最早开发的古街,至今仍保留着她的绰约风姿……今年,是扬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不久前,扬州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推进大会,以《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和八个专题行动方案来庆祝扬州名城保护40年,同时也以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精致传统生活体验的扬州样板”为目标,吹响了新时代名城保护再出发的号角。

古城保护: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

始于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是东关街上的“老字号”。近年来的“国潮”热,也让这家老字号脂粉店动了心,先后推出“六朝金粉套盒”“新掌上名姝”等产品系列,颇受好评。特别是“新掌上名姝”系列去年天猫淘宝“双11”预热期间,销售同比增长21.49%。

千余米长的东关街上现有200多户商铺,包含谢馥春香粉店在内的“老字号”店铺就有70家,和这条古街一样,它们是扬州人的乡愁,也是发展的底气。南北700米长的仁丰里,东西两侧有15条支巷对接,呈现鱼骨状街巷体系,这是典型的唐代“里坊制”格局遗存。而今,通过政府引导等多手段实施“微更新、强文化、集民智、可持续”的古城保护措施,这里成为人们创业实践、追求梦想的汇集地。成家后搬走的原住民梁然之在中年回到了仁丰里,把老屋改造成一家多肉主题咖啡店,端午期间推出的纯手工绿豆冰糕成了“抢手货”,几天就卖出了300多盒。“看到仁丰里在新时代还能焕发新生,我更加觉得自己回来的决定没错,以后就和这条古街一起长岁数。”梁然之说。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中,扬州始终追求“古中有新,新中有根”,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把千年古城留存聚集的点滴乡愁,化作发展的动力,让它们在传承中寻发展,这样的思路让扬州古城改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2021年11月,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其改造经验成为全省古城保护的“新样板”。而东关街旅游高峰时,日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形成“十里长街市井连”的胜景,既有古色古香,又有现代文明。

名城保护“落地有声”

7月19日召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推进大会上,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表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永远只有进行时,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城市负责的态度,全力书写好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的“扬州答卷”,用实际行动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据了解,刚出台的《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总体定位是“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精致传统生活体验的扬州样板”。实施范围是全扬州市域,重点聚焦18.25平方公里的扬州古城。力求通过保护优先、保留修缮、改造提升、拆违治乱的保护和有机更新思路,最终探索形成新时代具有全国示范价值和意义的保护更新的“扬州模式”。另外,按照保护更新体系和重点,分系统、分领域确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体系构建、历史遗存分类分级保护、宜居品质提升、城河水系修复、交通优化提升、文旅融合和产业振兴、传统文化与技艺传承、体制机制保障8个专题行动方案。

为了将《方案》落到实处,扬州市有关部门将分年度、有计划地推进127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项目,完成80条老街巷整治工作。同时,在新一轮更新中不断放大“老字号”“非遗+文创”“引游+兴商”作用,加快推进古建老宅的保护性修缮和合理利用,大力提升名店老字号的旅游、经济功能。

“三字经”助力名城复兴

随着《方案》出台,扬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将朝着“古城兴、老城靓、新城强”的发展方向阔步迈进,“‘兴靓强’是扬州名城复兴的‘三字经’”。

古城兴,关键在得人。皮市街曾因皮货汇集得名,而今却是扬州最“出圈”的古街之一,是年轻人最爱逛的文艺范“网红”街区。2012年,王军在皮市街开办了边城书店,主要从事古籍收藏和古籍修复,推广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书店围绕古籍开发出的古籍灯、古籍雨伞等古籍伴手礼文创,获得多项国家外观专利。像王军这样来到皮市街的人、特别是青年人越来越多。放眼望去,700米的皮市街上集聚了27家咖啡馆、书店、民宿、文创店等新兴业态,其中,网红打卡店,占比42.2%。

老城靓,根本在求变。“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是老城与古城融合的艰巨任务。”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广春介绍,今天的老城是昔日的新城,这里承载着扬州几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而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留下了老旧小区改造的迫切任务。扬州用“绣花”“织补”等微更新方式,把老城“扮靓”,细雨润无声地提升老城居民生活环境。以仁丰里街道为例,修缮传统民居建筑33处,整治街区环境,沿线弱电杆线全部下地,修复破损路面约2600平方米,铺设燃气管道约450米,新装路灯30余盏,增加监控40余处……以文火慢炖的态度留住了原住民,也延续了烟火气,同时加强居民的现代文明教育,让传统在现代化建设的节奏里站稳脚跟。

新城强,核心在产业。近年来,扬州始终把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作为名城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近期发布了《2022年度扬州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工作要点》,并将组织实施100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1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争创全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示范城市”“在增强名城特色上展现更大作为”,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扬州提出的工作要求。扬州则以渐进式的有机更新,保护了文化肌理,传承了文化根脉,利用了文化资源,“兴靓强”的复兴“三字经”又让扬州古城有了新的期盼。东关街的市井味,仁丰里的烟火气,皮市街的文艺范,南河下的园林游,俨然已成古城文旅共兴的好地方。“这才是一个开始,更精彩的剧情正在持续上演。”

标签:扬州;民俗文化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责编:罗鹏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