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第四届茅盾新人奖在浙江桐乡市颁奖,海安作家卓牧闲榜上有名。不久前,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海安作家何平荣获文学理论评论奖,这是继夏坚勇、吴义勤之后,海安籍作家第3次斩获鲁迅文学奖。与此同时,国内文坛还活跃着汪政、陈歆耕、刘旭东、丁捷、徐循华等数十位海安籍作家。
海安作为一个县级市,何以“高产”名作家?“在海安热爱写作的人很多,文学已渗透到海安人的日常。”这是刚获奖的何平给出的答案。目前,海安已拥有中国作协、文联系统国家级协(学)会会员60人,设区市级以上协(学)会会员400多人。2021年,海安荣膺“中国文学之乡”。
“文学之乡”声名鹊起,只是海安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安先后有歌曲《我们的中国梦》《蓝天下》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支教——在小凉山的28年》等11件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荣获省“文华大奖”,杂技《逐梦空天》等8件作品荣获省“文华奖”,歌曲《千秋家谱》等13件作品荣获省“五星工程奖”。
“以文化软实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为‘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建设赋能加码。”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表示,聚力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化精品创作高地、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全力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从悠久璀璨的青墩文化、粮丰盐富的漕运文化,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魅力的里下河文化、内涵厚重的红色文化……多元文化集于一身,融于一域。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海安注重构筑多元文化阵地,以特色地域文化实力“圈粉”年轻人。
“星湖001商业广场、通扬河景观公园、黎明社区、图书馆等点位布局合理、分布广泛的24小时城市书房,融合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阅读服务与便民服务,推动公共阅读融入市民生活,让城市氤氲书香。”海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勇说。
文化滋养了城市,文明了乡风。9月4日,由滨海新区红旗艺术团自编自导的快板说唱《文明新风十六讲》走进江海村乡村大舞台。这支由机关退休老干部领衔创办的文艺团队,不断挖掘鲜活素材,先后推出100多个紧跟时代节拍、接地气的新作品,累计送戏演出500余场。海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根据老百姓实际“点单”需求“派单”给各个农村文艺小分队,把文化演出送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内涵。
文化枝繁叶茂,离不开政策“阳光雨露”。自2021年起,海安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建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设立2亿元文化发展基金, 30余项奖励措施中最高单项奖励达400万元。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林表示,将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大提升”、文艺精品生产“攀高峰”、文艺人才队伍“强增量”、文旅产业发展“高质量”,让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海安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 本报记者 丁宏波
通讯员 刘文奇 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