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韵悠扬,文脉绵长。11月18日晚,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专场戏曲晚会《戏韵•江南》在无锡灵山上演,通过舞台上“最江南”的婉转戏腔,书写江南千年时光流韵,传唱江南文脉千年风流。
一首取材于“泰伯奔吴”的吴歌《击缶而歌》拉开了演出序幕。扬剧、京剧、越剧、黄梅戏、锡剧、沪剧、评弹等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先后登场,带来了《衣冠风流》《谢瑶环》《金戈铁马》《王阳明》《不越雷池》等经典选段,江南千年文化变迁中那些留在戏曲舞台上的鲜活话语、感性身影与诗化生命,穿越时空“立”于舞台之上,将江南诗性文化的地域特征和精神风貌娓娓道来,也彰显了江南文化名人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整台晚会以江南地区历史发展脉络进行谋篇,一篇篇典故、一个个人物,带观众重温了江南文化蓬勃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除了商周、东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足迹在诗词歌赋戏曲中的精彩呈现外,还着重展现了江南文化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歌颂了江南人民吃苦耐劳、开放包容和争先创优的精神。其中,锡剧《锡商》展现了一代锡商“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沪剧《敦煌儿女》以“一带一路”中重要文明交汇地“敦煌”为背景,讴歌了一代代敦煌人坚守理想的崇高情怀;评弹《江南好风光》则在琵琶曲中,用吴侬软语的九转三回、呖呖莺声描摹出江浙沪皖四季美景和江南的无限风光。
整台晚会剧种丰富多彩,演员阵容强大,既有名家名角,也有新人新曲,彰显了江苏戏曲的蓬勃发展和地域文化的多元共生。如果说江南文脉是一条汤汤大河,戏脉是一脉涓涓支流,二者互相融合、密不可分。经过历史淘洗得以流传至今的优秀戏曲作品,既是历代社会世相的艺术化折射,也是江南文脉的具体呈现,其千百年来流芳传播,为文脉的绵延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