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一片写三杰”致敬革命青春 苏产影片《觅渡》研讨会在宁举行
2023-09-07 16:4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9月1日,由省电影局、省文联主办的江苏省重点影片《觅渡》研讨会在宁举行,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影片的题材立意、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觅渡》很好地展现了“常州三杰”滚烫的青春和革命的人生,实现了重大历史题材的创新表达,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一次全新探索。

对导演宁敬武而言,“一片写三杰”,是个严峻的挑战。在影片准备阶段,他阅览了现存所有关于“三杰”的史料,三年多的剧本创作,前后修改九次,三位革命青年的形象逐渐变得鲜明:除去他们是革命领导人的身份,瞿秋白是“熬夜大王”“码字狂人”,有惊世骇俗的爱情,有谜一样的精神世界;张太雷是个学霸,爱好体育和军事,是热情缜密的理工男;恽代英儒雅渊博,如偶像一般的人物,是学生心目中的“神仙”导师。

“在深度挖掘党史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和艺术转化。”宁敬武说,这是《觅渡》努力的方向,他希望这部电影真正呈现了“常州三杰”的心灵世界,让当下的年轻人获得共情共鸣。

江苏省委党史办原处长、党史专家常浩如认为,《觅渡》采用了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创新性地将“三杰”故事纳入同一部影片中,以非单元式结构表现,灵活运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串联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光辉事迹,带领观众重温百年前中国青年的铮铮铁骨和家国情怀。

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国芳看来,“影片巧妙地以瞿秋白为视角,以‘寻觅’为线索,串起三杰从‘觅渡桥’出发寻找真理和革命道路的人生故事,这种张弛有致的叙事结构,提升了故事的节奏和审美张力。”

沈国芳认为,影片以诗意的演绎,还原百年前的生活日常,使人物形象更具烟火气息。“瞿秋白哪怕在与敌人的斗争中,也出口成章。在和爱妻杨之华分别时,他们约定在日记本上写下心里话,日后相见再看。入狱后,瞿秋白在狱中刻印章,写诗文。影片没有着力表现斗争的腥风血雨,而是用诗意化的手法,将百年前的生活与当代人的情感拉近。”

对于常州三杰纪念馆副馆长冯昕来说,“觅渡”是一份乡愁,更是一段红色记忆。《觅渡》之名源于常州的觅渡桥,这座古桥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即将分别的少年秋白和太雷在桥头互道珍重,志同道合的“三杰”在桥上奔跑为觅到渡己渡人之道而心生欢喜,影片中许多熟悉的场景让冯昕倍感亲切。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用电影中“一杯清茶”“一盅烈酒”“一盏油灯”“一杯咖啡”来概括“三杰”的君子之风、斗士品格,以及他们对当时民众的启迪和留给后世的大爱。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潘讯认为,“三杰”自带“跨文化”的特性,跨越中西、跨越古今,他分析,“三杰”均成长于常州,年龄接近,都接受过大学教育,都精通外语,学贯中西,有过海外求学的经历,最后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参加了革命。“这是20世纪初进步知识分子的路,是‘三杰’内心世界最大的时空场域。”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建议大家通过《觅渡》解读人性、解读青春、解读常州,“把主人公还原成普通青年,以励志的主题去阐释。”汪政觉得,影片每个细节都值得推敲,完全可以把相关的段落抽离出来进行网络传播,“要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在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梁勇看来,《觅渡》落脚在“寻找”上,“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在寻找什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应该寻找什么?”梁勇说,百年党史和伟大建党精神,是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发现。

实习生 刘雨辰 本报记者 周娴

标签:影片;常州;瞿秋白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