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淮剧小镇:传唱淮剧《小镇》的诚信品牌
2021-08-24 10:23: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2021年7月,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中,一座颇具规模的淮剧小镇,在沙家庄“初露容颜”。在天光云影、水乡渔船的环抱中,以淮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在这片被湿地滋养的里下河水韵之乡变得可观可感——沙家庄古戏台上,淮剧驻场,观看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出;冠服体验中心里,租戏服享受一次沉浸式体验。质朴、灵动的水乡人,正以现代的发展理念、生活方式,让这片古老湿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玲珑水乡,建湖有戏。淮剧是建湖一张闪亮的“名片”,凝聚着建湖人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愁”。盘梳过往,1953年,江淮小戏正式定名淮剧;1961年,淮剧考定委员会将建湖方言确定为淮剧的标准舞台语言;2008年,淮剧又迎来了发展的重大转折——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其实,淮剧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建湖人的奋斗精神史。最早的淮剧艺人,多半是因为吃不上饭,被迫出走讨生活的。从一开始没有台词,没有唱腔,到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流派,一代又一代淮剧人投入其毕生的努力。多年来,建湖人始终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途径,精心地呵护着这朵珍贵的艺术之花。建立淮剧小镇便是一种努力和尝试。为了让小镇的水“活起来”,他们温柔退让,开挖了本已填掉的镇中夹河。

沙家庄、淮剧、淮剧《小镇》这三者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

沙家庄位于九河归一之口,水面开阔,水运发达,这里是汪曾祺笔下的里下河水乡,曾一度成为射阳湖西岸的商业中心,走南闯北的商贾与淮剧艺人大多在此落脚。

今天的沙庄戏苑就是旧时的古戏台。据光绪《盐城县志》记载,沙家庄有都天庙。都天庙前有古戏台,与庙隔着一道花墙。戏台南有一对从湖南山上买回的大旗杆,直径二尺多,高十几丈,二十里外就能看到这两根大旗杆。苏北村庄有古戏台的不多,足见沙家庄对淮剧的喜欢,当时坊间传:沙家庄洋玩意,人家栽秧他唱戏。这里因水多田地少,人们多半在水里讨生活,划船捕鱼、割柴草、采菱藕,做各种活计。夏收夏插季节,正是芦荡修复期,就有了“歇夏”的习惯;乡间戏班子也因农忙少了演出的地方,于是就有了沙家庄“洋玩意”的说法。新年里一般要演二十来天,夏季也要演十天半个月。

诚信,是沙家庄人刻在骨子里的品质,但这并不是一天养成的。从先古开始,他们就一直遵守天地自然之道,不竭泽而渔,与大自然交换着最大的诚信,使得沙家庄至今仍保持着“村在荡中,荡在村中”的水乡风情。倘若当初没有对自然的诚信,哪来今天村中“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氛围?2012年,上海人民淮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淮剧《家有长子》,情节以九龙口为背景,通过父债子还,诚实守信之举,运用纯朴的方言对白,再现生动的生活细节,演绎了芦荡人的责任担当,讲述着至美至善的人间真情。现在,小镇临湖的“清白至重”钟亭、村口吊桥的“警心鼓台”,村民们每天以“晨钟暮鼓”的仪式,身体力行地传承着“诚信为本、清白至重”的九龙口文化。

戏在村里,村在戏里。这座民风淳朴的千年小镇,如今又因一部以诚信为主题的淮剧《小镇》而蝶变成淮剧小镇,其间承载着一种传承的精神力量。《小镇》先后获得国家文华大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以道德闻名的千年小镇上的故事:一日,平静的小镇突然起了波澜,一位京城的老企业家欲来小镇寻找30年前的恩人,并以500万元作为酬谢,小镇代表人物朱文轩等以及镇上的民众纷纷帮助寻找。然而,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让平静的小镇悄然发生了变化。它如同试金石,拷问着小镇人的道德与良心。

如今,剧情里的十八个场景,皆散落在村子里。比如,朱文轩的家、朱老爹的家、快嘴王小卖部,还有粮仓艺术中心、九龙九坊、龙王庙、逆光书屋、古树、拱桥、祠堂等,让人一秒入戏。跟随着这十八个节点,游客也一同体悟着戏中小镇的人情冷暖。夜幕降临后,淮剧小镇则展现出另一番风情,缕缕清风夹杂着氤氲水汽,徐徐飘进沙庄戏苑。大院舞台上,《卖油条》《金殿认子》或《小镇》《谷家大事》等折子戏,刚唱罢,又登场,轮番上演,赢得满堂喝彩;台下的观众,亦有走到一旁,学着舞动水袖、建湖方言,久违的惬意与自在于此尽现……

春夏秋冬日月长,淮剧小镇听淮腔。不管走到哪里,建湖人都难以忘却缭绕的乡音。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淮剧定义的小镇,淮剧小镇承载着里下河的乡土气息。

来吧!来淮剧小镇!在这里,欣赏淮剧之魅,感悟诚信之美,聆听那些救赎与洗礼的故事…… 彭淑玲

标签:淮剧;小镇;建湖
责编:胡悦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