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0517505687875841.jpg
儿童剧《新安旅行团》30日淮安首演
2022-05-26 10: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和毅 摄

“新安,新安,新中国的少年!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敌人的凶残!我们从抗战里生长,一切都为了抗战!”

稚气的声音久久回响,稚嫩的目光透着坚毅,穿透战争的硝烟和革命的炮火,望向胜利的曙光…… 舞台上,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讲述着80多年前新安旅行团“小好汉”的故事,让红色历史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的出发地。

1935年,新安小学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从淮安出发踏上宣传抗日救亡的征途,以文艺为武器,唤起千百万民众共赴国难。1946年,毛泽东主席曾给新安旅行团写过亲笔信。去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旅行团母校——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们回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淮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创排了儿童剧《新安旅行团》,讲述“新旅”的烽火岁月,让红色基因薪火相续。目前,该剧已完成联排审查,将于5月30日正式在淮安首演。

“解封”历史

重寻当年“新旅”故事

“我想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知道新安旅行团是抗战时期的一个儿童团体,但对于这个团体到底干过什么事、到底有多伟大却知道得不多。”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新安旅行团》出品人、总编剧冯俐看来,剧本创作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当年“新旅”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寻找到当年的团员们进行多次座谈,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找寻历史资料,让这段中国青少年儿童的非凡历程变得有血有肉,人物复活起来,再把他们变成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冯俐说。

跑纪念馆,研究合影,听健在的老人们口述过去的历史……对于主创团队而言,真正了解过那段历史才能体会到,“新旅”犹如一根珍贵的线,把革命战争史上重要的人物、战役和历史地点都串联了起来:“新旅”团员们曾在上海为鲁迅先生扶灵,去北平慰问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去绥远慰问取得“百灵庙大捷”的傅作义将军部队,到蒙古大草原、敌机轰炸下的昆明宣传抗日……孩子们的个人成长,无时无刻不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从而赋予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冯俐和团队最终选择将剧本时间跨度定格于1935年至1945年,以“新旅”的社会活动作为主线,勾勒出中华民族饱受铁蹄蹂躏的苦难岁月,以及那个抗日救亡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

“‘新旅’可以说是沐浴在党恩里成长壮大的。”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该剧艺术总监方标军说。去年,他担任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组长,负责调研指导南通、盐城、淮安三市党史学习教育,提议并推动了这部儿童剧的创排事宜。“孩子们能独立勇敢地走过战争岁月,和党的关怀帮助分不开。”方标军介绍,在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前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敏锐地察觉到政局将变的气息,提前接洽了苏北根据地的新四军,为新安旅行团设计了从国统区撤至根据地的路线,随后“新旅”团员从桂林克服万难辗转回到苏北。此次《新安旅行团》亦设计了相关情节,体现“新旅”从未离开过党的关注。

跨时空叙事,

再现烽火少年成长心路

“新旅”17年走了5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用传统故事结构很难完全表达出来。因此,儿童剧《新安旅行团》采用跨时空的叙事手法,让现代与过去多空间交叉穿行,共绘一代少年在烽火年代中的成长。

战争年代,“新旅”的孩子们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磨砺和考验,接触被战争和时代影响到的每一个普通人。与此同时,他们也在领导人、名家、先辈的鼓舞帮助下迅速成长,完成“民族解放小号手”的光荣使命。创排至今,5稿打磨、8轮讨论会,《新安旅行团》的故事越来越清晰,人物形象愈加丰满。

剧中,“新旅”因为没有通行证,不能合法开展活动赚取生活费用,只能靠叫卖书籍、地图缓解生活难题,到了冬天,大家连棉衣也没有,每人每天只吃得起一个大饼子。然而,孩子们“就算讨饭也要宣传抗日”的决心坚定。在社会这所“活的学校”里,他们遇见了在南京大屠杀中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市长、信仰坚定的青年革命者、投奔革命的富家小姐等形形色色的人,通过演讲、参观、调查,了解穷苦百姓受压迫、工人受剥削的社会现状,目睹了日寇野蛮侵华的罪行。历史细节和个体命运接连呈现,彰显出家国命运与时代洪流里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新旅”与当时的社会名家们发生的种种感人故事,成为新安小学历史上值得骄傲的记忆。当时,宋庆龄为他们送来了打印机,著名导演蔡楚生的电影《小五义》请他们担任主角。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崔嵬跟他们一起演了抗日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可贵的进步思想和文艺精神,帮助“新旅”团员用更加丰富、活跃的方式向群众们宣传抗日爱国思想。

用文艺向青少年传递红色基因,有着形象化、审美化、情感化的特点。在该剧编剧张颜看来,儿童剧《新安旅行团》或沉重或热血的历史背后,不乏诗化写意、轻灵美丽的艺术特质。“剧中多处采用了珂勒惠支绘画风格的背景,安排了许多情景类的角色。比如有一幕,发生在盐阜根据地,演员扮作盐蒿草上场,为剧情增添了意境。”在《新安旅行团》的创排过程中,美的理念始终指引着一切。

“孩子们不需要表演,

一上台这个戏就成功了”

《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地方的首次合作。剧中除了专业演员,还有25名淮安新安小学学生担任“主角”。

“这是一部为孩子写、由孩子演、给孩子看的儿童剧。”在冯俐看来,《新安旅行团》的创作开辟了该剧种新的探索尝试,那就是国家级演员和没有舞台经验的孩子们同台演出。当年,“新旅”的孩子们也是这花朵般的年龄,由小学三到五年级学生本色出演,那种纯真和童稚,一出场、一开口就直达人心。

为此,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创团队3月便驻扎淮安,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与小演员们一起全封闭投入排练两个多月。隔离宾馆的停车场、客房、走廊、小广场……到处都留下了剧组反复打磨的身影。

“‘白纸一张’,交给我来画,能行吗?”张颜起初不免忧心。但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她的想象。在排练现场,一张张纯真的脸庞认真投入,用质朴的表演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舞台上,饰演陈默的小演员,哭着扑向饰演汪达之的演员怀中,抱着再也不撒手。“这个孩子入戏了,他真的走进了那个时代。”同在剧中扮演角色的省淮海剧团副团长熊化冰感叹,孩子们的能力和潜力远超想象,他们很快就在戏剧活动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变得专注、自信、有责任心,完全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希望通过这部剧,把‘新旅’故事一代代传下去。”冯俐表示,《新安旅行团》犹如一粒种子,通过艺术的实验室把它培育出来,待到首演后还要再把它种回“母亲土”里,成为新安小学的常演剧目。

“‘新旅’的红色历史是新安小学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部剧第一次得到了动态的宣传,给孩子们带来沉浸式的感受。”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说,“未来,校内师生将复刻一个60分钟的‘校园版’,由新安小学的师生一代代演下去,沿着‘新旅’曾经的足迹进行巡演,把先辈们的故事传遍全国,让新安旅行团的精神在全国青少年儿童的心中种下爱国奋进的种子。”( 本报记者 吴雨阳)

标签:新安;旅行团;孩子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下一篇